南开哲学院简报第81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02浏览次数:458

                 南开哲学院简报第81期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编               二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本期要闻〗  
  •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津召开
◇院务活动◇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津召开
11月8日至9日,由我院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主办的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天津迎宾馆举行。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理事长邢元敏,南开大学党委书记、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副理事长薛进文,天津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小宁,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毅,天津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杨桂华,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祝宝钟,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我院教授陈晏清,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第一副院长、特聘教授吴敬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阎孟伟等出席。开幕式由吴敬华主持。我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吴敬华对来津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说,研究院成立3年以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南开大学的关心和支持,广大专家学者积极参加研究院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京津冀一体化重大发展战略等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要批示和好评,今后研究院还将继续按照“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智囊团”这一目标和定位努力探索,扎实前进,希望大家在此次研讨会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陈晏清介绍了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各项工作的进展。他说,研究院的基本宗旨就是要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际问题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自2013年夏季开始,研究院明确选定了协商民主问题作为一个较长时期里研究的主要课题,并积极组织多方力量展开研究,目前,研究院正在着手进行协商民主文库的建设,文库将由论著丛书、译著丛书、研究资料系列、调研报告、论文集等内容构成,力求将文库打造为一个协同创新的平台,使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互相促进。
本次会议主题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围绕该主题,我院院长王新生、中央编译局办公厅科研处处长陈家刚、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副主任郑剑等与会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见解。(张轶帆)
◇学术活动◇
周德丰教授做客“导师有约”谈文章写作
10月24日,我院周德丰教授做客“导师有约”,就文章写作话题,与研究生们进行了亲切探讨与交流。
“你的论文是你的精神世界的展示”,周老师以此为题强调了文章写作的重要性。他讲到,写文章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又与个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首先,周老师提出好文章是怎样形成的。他认为,写文章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创造活动。文章形成的过程需要四个环节:草创之,讨论之,修订之,润色之。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不仅要创作,还要通过讨论突出问题所在,经过大的修改后要不断润色微小的细节,才能做出好的文章。
随后,周老师就“一篇文章怎样算好”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好的文章首先要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周老师非常认同作家孙犁先生提出的好文章三要素——有义理,有词章,有考据。写作时应在文章上明确理论指导,同时注重文字表达、修养与技巧,掌握资料,用义理统率考据,这样文章才能出彩。最后,周老师强调“文穷而后工”中的“工”。通过列举古代学者刘埙的例子,指出所写文章要具备四有,即间架、脉络、枢纽和文眼,只有文章达到这四有,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文章。周老师以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研究生们讲解了如何写出好文章,在场的研究生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于红)
知南开·知哲学系列讲座:周德丰教授谈“我认识的哲学名师”
11月3日,我院“知南开·知哲学”系列讲座第一讲在迎水道校区举行,主讲人为周德丰教授,讲座题目为“我认识的哲学名师”。讲座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晓峰主持。2014级全体本科生一起聆听了本场讲座。
周德丰教授自1975年起在哲学系任教,经历多彩、经验丰富的他通过生动的讲述,带领2014级本科新生走近并了解了他所认识的哲学名师。讲座中,周德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冯友兰先生、张岱年先生的“一面之缘”。他还谈及了与南开哲学名家温公颐、方克立、陈晏清等老先生交往的轶事趣谈,并引用温公颐先生做研究时“刀耕、舌耕、笔耕”的比喻,鼓励我院学生多读书,勤写作,潜心治学。他说,哲学名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希望同学们能在做学问中收获快乐,成为精神自足的人。
借着与教授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同学们就入学以来多方面的问题与周德丰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面对新生初入大学的不适、求学的迷茫以及专业上的困惑,周德丰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疑惑。讲座最后,周德丰寄语后学“抱平常心、发奋苦愿、坐冷板凳”。周老师的教诲及践行精神,给在场的同学们以深刻启迪。
(胡丽娜)
   我院两名教师开办“名师导读”讲座
10月23日,伦理学教研室主任王中田副教授开办“名师导读”讲座,主讲“经济全球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
王中田以时下热门话题“京津雾霾”作为切题点,和现场同学们共同探讨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冲击和影响之后,又以经济全球化对国际交通、国际贸易、金融业的推动以及互联网对民生的影响四个话题作为展开,详细阐释了“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后,王中田为大家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冲突的原因,以及对待传统价值观的方法、并层层深入地剖析了如何去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
11月7日,我院青年教师卢兴副教授以“品味经典 优入圣域”为主题,对《近思录》进行导读。
卢兴由鲁迅的《祝福》引出。首先对导读书目进行了题解——“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即《近思录》这一题目的含义。之后,他介绍了《近思录》的结构、地位、影响与传播。卢老师还引领在场同学详读了朱熹和吕祖谦所作的序,为之后的导读做铺垫。在品序过程中,卢老师渗透了对于《近思录》的读法,即“沉潜反复,优柔厌饫”。此次导读的篇目为张载的《西铭》和程颐的《明道先生行状》。卢兴老师带领大家细细琢磨字句中的哲学韵味,以澄净的态度感悟宋明理学,体验思考的魅力。(刘雨洁 李家玉)
◇学生活动◇
我院举办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讨论会
11月4日,我院党委举办了主题为“看‘法’与说‘法’——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讨论会”,师生代表三十余人一起参加了学习讨论会。
学习讨论会上共有7名党员同学发言,博士生周海军同学带领大家学习了全会公报,解读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五项原则和五项任务,并就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现实意义谈了个人的理解和体会。硕士生张欢同学在发言中谈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她结合柏拉图的《理想国》论述,法制教育不应止步于法律教育,不仅仅是让公民了解一些法律常识和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让公民学会自己发现规则,做到“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唯此,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本科生田佳佳同学在发言中表示,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公报中明确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现存的一些问题,这让老百姓、普通民众感受到了党中央正视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她结合具体的实例,阐述了依法治国在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强调依法治国对政府权力的整体限制。
针对同学们的发言,王时中老师从法治的本质、法治的目的、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三个角度做了精彩点评。王阳老师指出“法治”的精髓在于将公平、正义融入到我们的血液和精神中。最后,我院党委副书记杨晓峰就学习讨论会进行了总结,希望大家都能够充分认识党员身份、积极投身到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件中去,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独到的见解发出哲学人思辨的声音。(崔昕昕)
◇简讯◇
○10月30日,2014级本科生班开展班级读书分享活动。
○11月10日,研究生会举办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分享活动经验。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南开哲学院简报》编辑部
编:伊宁             箱:10245516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