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哲学院简报第86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02浏览次数:189

                 南开哲学院简报第86期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编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本期要闻〗  
  • 我院举办”师生面对面”交流会
  • 第十一届“校长杯”辩论赛开幕
◇院务活动◇
我院举办“师生面对面”交流会
4月7日晚,我院在范孙楼召开“师生面对面”交流会。院领导班子、班导师、辅导员和宿舍导师与2014级本科生一起参加了活动。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晓峰主持。
本次交流会以“树立专业信念,培育公能品格”为主题。会上,同学们与老师就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双辅修政策、新校区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零距离交流。
针对“将来想从事学术研究该做什么准备”的提问,院长王新生鼓励同学们,哲学是一门受尊敬、宽厚的专业,是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值得我们坚定专业信念,为之努力探索。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杨晓峰谈到在大学期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努力发挥哲学专业的优势,同时积极参加学生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关于双辅修政策的问题,副院长李国山详细介绍了双辅修政策和操作机制。副院长陈建洪也结合自身经历给同学们解答了如何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外语学习。关于新校区建设和搬迁问题,院党委书记王凤从建设近况、搬迁安排等方面做了介绍。她谈到,在新校区我院将会拥有自己的大楼,拥有自己的新家,希望每个哲学人都能为新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会上,两位班导师就小语种学习、专业书籍的阅读等提问,均做了详尽的回答。
最后,党委书记王凤还对同学们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我院全程导师制的制度优势,多与班导师、宿舍导师进行交流;二是希望大家正确看待专业的“冷”与“热”,坚定专业梦想,通过不断努力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王一然)
第十一届“校长杯”辩论赛开幕
4月10日晚,第十一届“校长杯”辩论赛开幕式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辩论表演赛在伯苓楼多功能厅拉开帷幕。校团委书记李康,院党委书记王凤,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晓峰、校团委副书记艾伟俊等出席本次开幕式。
本次活动邀请了我院严正教授,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史广顺副教授,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翟明睿,我院青年教师林建武,军事理论教研室青年教师孙海东等担任表演赛的评委。各学院学生会负责人以及来自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开中学、耀华中学等兄弟学校的代表参加了本次开幕式。
活动开始,校学生会副主席刘亦璐简要介绍了本届辩论赛的筹备情况。艾伟俊为校长杯辩论赛致辞。书记李康、王凤分别向评委团颁发聘书。
此次开幕式表演赛为本届校长杯辩论赛吹响了号角。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辩论队围绕“应该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双方辩手联系社会实际,对该辩题做出了独到而深层的分析。严正教授对此次场表演赛做出了精彩点评。
至此,第十一届“校长杯”辩论赛正式揭开帷幕。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来自各院系的24支代表队将为我校师生奉上一场闪烁着智慧之光的视听盛宴。(颜季凌)
◇学术活动◇
天津社会科学院学者畅谈战后中美日关系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4月10日下午,我院举办了主题为“战后70年来中美日关系的重塑与互动”的学术讲座。
本次活动邀请到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田庆立副研究员作为主讲人,他从战后日本构建的国家认同角度,具体分析了中美日三者之间的关系。我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晓峰出席并主持,5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主讲人田庆立以“自我——他者”的认知模式,深入探讨了日本为何对反省历史、追究历史责任态度暧昧,以此说明日本人的自我认识以及对美日、中日关系的处理方式。
对于中日的未来关系,田庆立认为中日两国应寻求合作共赢之路。21世纪,中美日三国将上演“新三国演义”。在国际格局中,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美国及日本逐渐呈现分足鼎立之势,因此三国应在“竞争中谋求合作,抗衡中寻求妥协”。(于红郑翔宇)
杨桂华教授谈“哲学内外”
4月16日,“知南开·知哲学”系列讲座在范孙楼举行。活动邀请到天津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桂华主讲“哲学内外”。讲座由副院长李国山教授主持。院党委书记王凤、副书记杨晓峰等出席,2014级全体本科生共同聆听了讲座。
杨桂华以漫谈的形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他简要介绍了自己人生中的两次转折:从运动员到文学青年,从热衷经济学到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从此开始了他与哲学结缘的人生。杨桂华引用庄子的话论述哲学的指导作用,他谈到“哲学不只是‘大道’,也是‘小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使我们终身收益的学问。”
杨桂华特别强调了哲学的前提性批判特征。他认为,哲学所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维能力,也即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而这正是哲学区别于实证科学、宗教学的地方。
杨桂华认为,哲学是一门需要知识积累和实践基础的学问,对于个人来说哲学是相对"晚熟"的学科。他鼓励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领会,善于思辨,真正探寻到哲学的乐趣,体悟到哲学的魅力。
在自由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就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特征、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哲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等问题与杨老师进行了交流。(徐诗怡)
从《亲爱的》看“亲与爱”
4月17日,我院举办“导师有约——研究生师生交流下午茶”活动。副院长陈建洪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与研究生们围绕“亲与爱”话题展开了交流。活动由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晓峰主持,5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陈建洪通过讲述影片《亲爱的》展开了他的讲演。此影片引发了人们对亲情、爱等伦理问题的思考。他认为,“亲”主要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比如电影里孩子与亲生父母的关系;“爱”主要是指爱情,也泛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例如孩子与养母之间的感情。陈老师通过举例分析了中西方对于“亲与爱”的不同理解与表现:中国社会是极为重视血缘、亲情,儒家所倡导的亲子之爱在中国根深蒂固;西方社会也重视亲情,但却认为信仰高于亲情,这种情感才能称之为“爱”。
会后,研究生同学纷纷积极发言,并围绕此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陈老师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杨晓峰老师也鼓励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应时常保持问题意识,在生活中勤于思考。(赵晓蕾)
◇学生活动◇
优秀学子与我院学生共话学术与生活
3月27日,针对如何规划研究生学习与生活问题,我院举办了题为“青春这样走过——谈研究生的学术与生活”主题交流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周恩来政府学院研究生安园园同学,她分享了自己在南开校园的生活经历以及心得、体会。
安园园在校不仅主修了政治学与行政学,还双修了金融学,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她对于如何兼顾学生工作、学习与生活,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她认为学生工作、学习、生活三者缺一不可。学生工作虽然忙碌,但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她将学生工作概括为“瞻前顾后”“先人后己”和“宽容的心态”,即通过锻炼,培养了自己遇事考虑周全,先人后己,不指责,不抱怨的态度。她用“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与大家共勉。
安园园还介绍了自己的学术方法。关于如何阅读文献,她列出了同学们的常见问题: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针对这些问题,她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如有计划、有安排地阅读,精简内容,思考作者创作意图等等。
本次活动为学院主办,研究生会承办的系列活动之一 ,通过邀请其他学院的优秀学子,以互相学习借鉴、促进沟通交流。(于红)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南开哲学院简报》编辑部
编:伊宁             箱:10245516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