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大学郭沂教授做客研究生学术周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7-07浏览次数:198

\

        (通讯员:董玲)7月4日,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哲学系、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沂教授应邀做客研究生学术周末,在哲学楼317会议室主讲了题为“中国哲学的当代建构”学术讲座。讲座由哲学院副院长谢永康副教授主持,哲学院众多师生一起参加。

       郭沂教授首先拓展了传统的哲学观念,将其界定为“关于究极真理和本真状态的学问”,进而剖析了哲学学科的逻辑层次,分为“形而上学”(本原论、人性论)、“形而中学”(人心论)和“形而下学”(人生论、伦理学、政治学等)三个层次。接着他回顾了中国哲学作为一门百年历史的学科在近十年间的发展变化,指出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一方面必须凸显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智慧,另一方面必须与世界哲学界展开对话和交融。

        郭沂教授进而比较了中西方哲学的不同特质,指出在哲学智慧的起源上,西方哲学产生于惊异,中国哲学产生于忧患。由于哲学产生的出发点不同,中西哲学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超越倾向:西方根据其自身对客观真理的探求更多地体现为外在的超越性,而中国哲学始终立足于人心的基础之上,体现为以“性与天道”为追寻目标的内在超越性。
价值观与方法论作为哲学智慧两大基石,当代的中国哲学也须在这两方面予以重建。郭沂教授从“弘道:儒家价值观的创新发展”和“证道:儒家哲学方法论的创新发展”两方面进行细致的说明。以孔子和董仲舒举例,哲学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觉醒与宗教并行不悖,包容在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下,并作为一种被积淀下来的时代精神得以传承。儒家思想对于道的论证也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逐步建立了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

        郭沂教授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进行反思,开显出与西方价值观不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普世价值”,突出地体现为以《周易》的“太和”境界、儒家的“仁义”精神、道家的“自然”追求、佛教的“慈悲”胸怀等等。郭教授本人建构了“道哲学”的思想体系,在“道体”、“性体”、“心体”、“人道”四个层面展开创造性的思考,充分开掘中国古代的思想资源,以哲学理论的方式回应当下的时代问题。

        讲座最后,中国哲学专业吴学国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谢永康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郭沂教授的讲座以宏大的视角,中西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哲学的当代建构进行了创新性的回答,对现今中国哲学的困境做出了准确把握,在实践的出路上打开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