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举办“情感与价值”伦理学论坛

发布者:林建武发布时间:2017-06-30浏览次数:545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韩欣楠)6月24日至25日,南开大学哲学院举办了以“情感与价值”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学者出席论坛;哲学院副院长贾江鸿主持。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学者就当代伦理学核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北京大学吴增定教授探索了从现象学角度诠释尼采哲学的可能性。他认为,一方面尼采哲学与现象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否认“现象”与“物自体”的形而上学区分,权力意志的创造即赋予意义,权力意志的创造具有境域性特点;而另一方面则又不能否认尼采哲学与现象学的尖锐冲突。


  来自中山大学的郝亿春副教授阐释了近代著名德国哲学家洛采的思想,说明了价值哲学兴起的源头;中国政法大学宫睿副教授结合当代康德研究的几条思路勾勒了康德伦理学中义务、情感与道德价值的关系,如此来说明其对康德义务论第一命题的理解,并且与点评人南开大学王建军教授就康德关于情感与偏好的区分等问题展开精彩辩论。


  上海交通大学的三位学者也各自做了精彩的发言。蔡文菁副教授分析了列维纳斯的超越的意向性概念,并论述了此概念对于突破传统形而上学的内在性困境的可能性;陈勇副教授指出了在当前人文主义危机的背景下,现象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问题具有的重要意义;刘妮研究员分析了孟子的“良心”概念并探讨了如何给予不同对象不同程度和方式的爱。


  南京大学马迎辉副教授将胡塞尔的零位身体与“母婴关系”和拉康的“镜象理论”做了比较研究;南京大学胡星铭副教授从认知解释的角度分析价值的无错判断如何可能这个问题。


  南开大学林建武副教授论述了在列维纳斯的道德心理学中,“良心不安”概念是如何被伦理主体构成的;最后本次论坛的组织者、南开大学的钟汉川副教授回归“情感与价值”主题,借助胡塞尔和萨特的文本考察了他们之间情感作为价值规范性来源的具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