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教师系列讲座第六讲“Rousseau’s‘Revolution’in the Global Context”

发布者:李金宸发布时间:2019-06-05浏览次数:378

(通讯员:高萌)2019517日,教师系列讲座第六讲在317教室举行。南开大学哲学院教师范广欣做“Rousseau’s‘Revolution’in the Global Context: Nakae Chomin’s Classical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Social Contract and Its Reception in China”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哲学院副院长贾江鸿老师主持,哲学院教师曹钦与会,在读博士生、硕士生与会聆听。

该报告是关于中国现代革命概念是如何通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产生的。自清末以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直被视为中国革命的福音。例如,最有影响力的汉译本作者何兆武认为,人民的革命权利是卢梭作品中心思想。然而,美国和英国的研究卢梭的主流学者一致认为,卢梭并不支持革命是作为解决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有效方法。范广欣指出卢梭与革命之间的联系是有争议的,中国人对这种联系的看法源自于他们阅读卢梭的传统,这一传统始于1898年,当时《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19世纪80年代首次被翻译成中文,这是由日本儒士、法国归国留学生Nakae Chomin翻译完成的。该书共有4卷,1882年至1883年,Nakae将第一卷和第二卷的部分翻译成中文。在1882年译本一单独成册,命名为《民约译解》。1898年上的一家出版社修改并再版了此书,上海之乱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狂热兴趣。

关于比较政治哲学的方法和假设,Nakae有意识地比较了卢梭的理论与儒家在翻译版本的同时,他的方法是为了探寻创造等价物跨文化理论的埃里克·沃格林在他的历史经验和符号化的等值问题中的一个例外:他无法找到等价的中国古典文学和史学的现代流派,因此,他不得不借日本当代概念来表示,尽管他公开表示对该词的厌恶。然而,从更广阔的层面,Nakae的翻译过程被定义为由汉斯·伽达默尔所创造的融合的地平线。根据伽达默尔的理论,现代革命是在中国的语境中产生的,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观点,融合了古典儒家的视野,而Nakae的观点则来源于他的时代和经历。

报告结束后,范广欣老师与在座师生关于Nakae的观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彼此的交流中加深了在座师生对于本篇报告的理解,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