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讲座干货|南开大学“中外论证理论前沿讲坛”系列讲座 第一讲“论证的语用学”顺利举行

南开大学哲学院
2023年03月22日 12:21


南开大学“中外论证理论前沿讲坛”

系列讲座

第一讲“论证的语用学”顺利举行



2023年3月3日晚6点,由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校联合发起,南开大学哲学院、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南开大学哲学院、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承办的“中外论证理论系列讲座”第一讲成功举行。第一讲的主讲人为欧洲论证和公共政策分析网络副主席,瑞士弗里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ibourg)英语系高级讲师,瑞士纳沙泰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uchâtel)英语研究所讲师Steve OSWALD。讲座主题为“论证的语用学”。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哲学院Frank Zenker教授主持,翟锦程院长致开幕词,刘叶涛教授、于诗洋博士后等到场参加南开主会场活动,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均设立了分会场,校内外近两百名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加。



1

图片

 师生线上线下参会,翟锦程院长致辞


讲座正式开始前,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教授介绍并感谢了“中外论证理论系列讲座”的举办单位、组织委员会成员以及参与讲座的中外学者,并期待系列讲座取得丰硕成果。随后,Frank Zenker教授对Steve OSWALD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做了介绍。Steve OSWALD目前的研究集中于(认知)语用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论证理论和话语分析等领域间的交互,主要涉及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以及论证理论和语用学中的众多议题。他也在众多国际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并主持了多个研究项目。

2

在报告中,Steve OSWALD对论证和语言的关系展开了历史回顾,考察近50年以来,论证研究如何分别影响了基于奥斯丁(Austin, 1962)言语行为理论的语用学研究,以及基于格莱斯(Grice, 1989)推理理论的语用学研究。随后讨论了随着时间的发展,论证理论研究者逐渐提出的、能够连接两个学科的理论节点。Steve OSWALD在如下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研究对象之间的接近性;第二,两个学科间的一系列重叠概念;第三,可用的双学科方法论选项;最后,现有的理论整合。


图片

Steve OSWALD进行报告


首先,Steve OSWALD通过介绍意义交流、言语表达效果和推理的概念,指出为什么会出现论证与语言的理论节点。他认为,语用学的初始概念为论证理论提供了研究空间。随后,通过主张论证是一种言语行为、一种合作活动以及评估论证质量的标准,Steve OSWALD进行了现有理论的整合。他认为,格莱斯(Grice)的语用模型为论证学者提供了巨大的灵感来源,传统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论证的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和理论工具。同时,由于自然语言的模糊性,我们需要语用理论来更好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论证。然后,通过讨论论证理论方法和语用学方法的相互影响,Steve OSWALD进行了方法整合,认为多年来论证研究出现了语用学转向,语用学在论证理论的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修辞效果的解释方面有较大的研究空间。紧接着,Steve OSWALD介绍了诸如承诺、推定以及交际规范等两学科中的重叠概念,认为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论证理论。

最后,Steve OSWALD还考察了目前致力于连接论证学和语用学的工作,并通过一些例子来反思有前途的未来方向。他认为实验语用学很可能能够提供人类思维的合理解释模型,从而丰富当前的修辞研究。虽然描述性和规范性问题已经在这两个学科的理论交叉点上解决了一部分,但与说服力有关的问题仍然有待更深入地探讨。Steve OSWALD还认为,语用学研究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论证研究的一部分有一段时间了,而且它会继续存在。以上这些内容将表明,整合二者的研究潜力远远没有被耗尽。


主题讲座结束后,Frank Zenker教授对Steve OSWALD的报告进行总结,线上线下的师生就多个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哲学院融媒体中心宣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开大学哲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