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南开中国逻辑论坛第二期: 中国礼乐文明构建的历史逻辑

南开大学哲学院
2023年03月29日 12:12

南开中国逻辑论坛进行中

第二期学术活动顺利举行


2023年3月23日下午,南开中国逻辑论坛第二期在哲学院318教室顺利举行。本期邀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超中担纲主讲,主题为“中国礼乐文明构建的历史逻辑”。论坛由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吴克峰教授主持,论坛赞助单位——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教授、哲学院领导、师生以及全校各专业学生60余人参加本期论坛。


图片

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吴克峰教授主持第二期论坛


图片


张超中研究员首先扼要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自己从工科转到中医药的研究之路。他指出: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创潜力、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体系的领域,但中医药在国内的“自由”发展需要跳出西方思维的束缚,创造出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的“新礼乐文明”。在不少人看来,中医药研究的理论是“气”,但张超中认为,中医药理论与技术的发生点应当是“神(精神)”。“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的“不可治”之例与“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不用治”之例都说明了这一点。由此便可得出“神态”标准理论模型,这一模型反映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所以也必有与时代相适用的治疗技术。如今我们应当如何认识中医药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其原创潜力又当如何发挥?张超中认为,首先应破开其自主传统,反思其独立性。其次要认识到,中医药学是“为己之学”的骨干,要让中医药从科学回归人文,价值引领创新。早在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构建中国新礼乐文明,关键也在于中医药。 

关于构建新礼乐文明的方法论研究,董光璧先生曾指出,百年以来,中国都是在应用西方的科学标准评价传统,中国的传统科学与文化只有符合西方科学标准时才是合理的和有价值的,这种是错误的认知,应予匡正;在整体论的视角下,中医药将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标准,西方科学只有符合中医药的标准时才具有发展前途和价值。张超中研究员将这一论断称为“董光璧命题”。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文明国家真正突破西方中心论,重建全球科学技术未来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命题。张超中研究员特别指出了《黄帝内经》的方法论意义,并从“治未病”与“礼禁未然”、“西方的没落”、文明的自主发展规律等六个方面给出了理据,明确了中医药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发出“文明天下、匹夫有责”的倡导。

 

图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超中担纲主讲第二期论坛


图片


张超中研究员的学术报告基于其多年的理论求索和实践调研,视角独特、论证深刻饱满,极大地激发了到场师的兴趣,大家争相提问,互相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融洽且富有成效。论坛最后,王勇教授向张超中研究员颁发了主讲纪念牌。

图片

王勇教授向张超中研究员颁发主讲纪念牌


图片


文案:延凤云

排版:郑会恩

编辑:张淞旺

校对:张淞旺

审核:刘叶涛、李高扬

哲学院融媒体中心 宣

图片


修改于2023年03月29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开大学哲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