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哲学研究 ,作者范广欣
以现实问题带动理论研究,用哲学方式引领时代发展,推动中国自主的哲学建设,走向世界学术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刘师培的平等观:以《中国民约精义》为中心
范广欣 | 文
作者简介
范广欣,1975年出生,江苏扬州人,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哲学博士,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研究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哲学、中国政治哲学和西方政治哲学。
摘 要:在1903年编写的《中国民约精义》中,刘师培将中国思想传统和卢梭社会契约论联系起来,为缔造共和寻找本土资源。可是,到1907年他却公开主张创建无阶级、无国界、真正人人平等的乌托邦。其实,转向的种子早已埋下。当刘师培以中国思想传统为资源阐释卢梭平等观,他便一步步认同“人类完全之平等”,他认为每个人无保留、无差别地爱其他人才是平等的真谛,应该在每个人的情感和欲望受到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重建理想社会。所有这些信念最终促使他充满激情地梦想一个没有私产、没有政府、亦没有国家疆界的人类共同体。
关键词:中国民约;完全平等;乌托邦;人类共同体
一、法律之前的平等抑或完全平等?
二、论证完全之平等
三、结论
参考文献
[1]陈奇,2007年:《刘师培年谱长编》,贵州人民出版社。
[2]范广欣,2014年:《卢梭革命观之东传:中江兆民汉译〈民约论〉及其上海重印本的解读》,载《思想史》第3期。
2021年:《强势君主与社会契约:晚清中译本对卢梭理论的改造》,载《学术月刊》第2期。
[3]高瑞泉,2011年a:《辛亥革命与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以两类革命派的思想为中心的考察》,载《学术界》第7期。
2011年b:《平等观念史论略》,上海人民出版社。
[4]刘师培,1997年a:《刘申叔遗书》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7年b:《刘申叔遗书》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8年:《刘申叔遗书补遗》,广陵书社。
2012年:《刘师培辛亥前文选》,中西书局。
[5]卢梭,2003年:《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6]罗福惠,1986年:《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发展与贫困——围绕着〈中国民约精义〉的纵横比较》,载《浙江学刊》第Z1期。
[7]谭嗣同,1981年:《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中华书局。
[8]王汎森,2001年:《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河北教育出版社。
[9]王夫之,1999年:《船山遗书》第一卷,北京出版社。
[10]吴蕊寒,2021年:《论章太炎与刘师培的平等观——“齐物”与“均力”之比较》,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11]许浒,2014年:《刘师培人性论之渊源及其现代转型》,载《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51期。
[12]杨廷栋,1902年a:《路索民约论》第一编,作新社/开明书店。
1902年b:《路索民约论》第四编,作新社/开明书店。
[13]杨贞德,2009年:《从“完全之人”到“完全之平等”——刘师培的革命思想及其意涵》,载《台大历史学报》第44期。
[14]Bakunin, MA, 1972, “Revolutionary Catechism”, in SDolgoff (ed), Bakunin on Anarchy:Selected Works by the Activistfounder of World Anarch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0, Statism and Anarc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Chang, H, 1987, 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Crisis: Search for Order and Meaning(1890-1911),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6]Qiao, Z, 2012, “Imagining a Different FutureAnarchist Equality and the Form of Labour in the Journal of Natural Justice”, i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7(3).
[17]Rousseau, 1986, “Constitutional Project for Corsica”, in F Watkins (ed), Jean Jacques Rousseau Political Writings,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7, “Of the Social Contract”, in V Gourevitch (ed),The Social Contract and Other Later Political Writing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Stirner, M, 1995, The Ego and its Ow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扫描二维码 | 欢迎关注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微信编辑:边策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2023年第2期
投稿地址:http://zxyj.cbpt.cnki.net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