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哲学院简报第24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29浏览次数:242

南开哲学院简报第24期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编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十日
〖本期要闻〗   
  • 我院举行“五四”论文和“有奖读书征文”表彰会
  • 美学与生态文明研讨会举行
  • “知南开知哲学”严正解读哲学与传统
  • 罗毅丹谈十七世纪欧洲的危机
  • 我院举办2011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动员会
◇院务工作◇
我院举行“五四”论文和“有奖读书征文”表彰会
11月11日晚,我院举行了“五四”论文和“有奖读书征文”表彰会。副院长李国山、副院长陈建洪、党委副书记杨晓峰、科技哲学教研室宋斌、团委书记刁立达和团委的姜斯琪等人出席了表彰会。
会上,李国山简要介绍了本年度“五四”论文的评审和“有奖读书征文活动”的收稿与评审情况,并宣读了获奖名单,由嘉宾现场颁奖。
2007级本科生苏国凤等22人获得本年度“五四”论文的表彰,2009级本科生夏钊等44人获得“有奖读书征文”的表彰。
美学与生态文明研讨会举行
11月12日,由天津市美学学会、天津社科联和我院联合举办的“美学与生态文明:环境美学论坛”研讨会在范孙楼举行,来自京津两地的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天津市美学学会会长、我院教授薛富兴致开幕辞,天津社科联学会处李祖光处长和王新生院长发表了讲话。参加本次会议的学者有来自美学、环境史、环境哲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专家,他们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关于环境问题的交流与讨论。
   我校的王利华教授在环境史的视野下探讨了中国古代文人与竹子的心灵交契过程,认为其背后正是取象比类的认知方式和“比德”自然的审美方式在发挥作用。清华大学的卢风教授在环境伦理的意义上分析比较了仁慈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主张自然主义更具有理论彻底性。天津社科院的徐恒醇研究员在对美善关系的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在美感的形成机制即形式感上探索美与善的关联。天津社科院的温克勤研究员在深入分析社会现实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认为当代学者应该积极开展伦理美研究。我院的李虎老师在反思日常生活的意义上探讨了环境伦理的理论意义及对其环境伦理实践的影响。天津师范大学的刘顺利教授在“乐本”与人心和“乐”与“礼”的基础上探讨了“乐本”对于生态美学的启示。我校的周志强教授在对景观文化进行充分的分析之后,认为城市景观存在将人“游客化”的可能性。我院的朱进富副教授在区分审美主客体与非审美主客体的前提下,对生态美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了阐释。天津师范大学的邓军海副教授在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了梳理之后,提醒勿让生态美学成为民族主义之张本。薛富兴教授在分析了卡尔松在认识论角度上的自然审美客观性原则之后,进一步发展出另一种伦理客观性原则,即欣赏者要以自然之善为美,在此基础上促进环境美学和环境伦理学的相互融合。
薛富兴在总结时说,各位专家的研究虽然不集中在美学领域,但各位专家的发言对于环境美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对本次论坛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
                                             (左剑峰、刘宁)                                                                 
“知南开知哲学”严正解读哲学与传统
11月19日我院“知南开 知哲学”系列讲座第二讲在范孙楼举行,此次讲座邀请的是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严正教授,讲座的主题为“哲学与传统”。讲座由党委副书记杨晓峰主持。
严正先从国学热入题,他指出现在社会上对传统的认识有很多误区,把一些古诗词和古代服饰当成传统,其实传统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不知道如何对自我进行反思,对自我的认知不够,这是我们当今人苦恼的根源,这些都是由于我们对传统的认知不够造成的,传统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他指出哲学的学习方向主要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三个层面都可以对传统作出不同的解读。中国哲学认为“天命之谓性,在人为良心”,传统对个人而言是历史的印记,对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文化体而言是我们共同的信仰、理想、价值观念。
哲学在其中起的作用就是对传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现在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文化多元化趋势不可阻挡,我们面对的选择更多了,但是现代的东西不能代替传统的作用,不论身在何处,过年回家最说明这个问题,传统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最后他强调现代的学术研究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研究和反思不够,我们应该用学术的眼光看传统留下的各种遗产。同时他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不要在大学最美好的青春混日子。 (吴宇攀)                                                                               
罗毅丹谈十七世纪欧洲的危机
日前,美国三一学院哲学系罗毅丹教授应邀在我院会议室做了以“1600-1640年间欧洲的危机”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为“西方哲学的心灵概念”系列讲座的第三讲。讲座由副院长陈建洪主持,副院长李国山及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本场讲座中,罗毅丹教授着重阐述了“1600-1640年间欧洲的危机”产生的思想背景和哲学解决过程。他指出,十七世纪西方现代科学的兴起,一方面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尤其是伽利略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却在日益挑战控制欧洲知识分子长达一千多年之久的宗教信仰权威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对于这场冲突所带来的巨大思想变革及其中所蕴含的主要问题,罗毅丹教授简要介绍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将精神从物质中分离的形而上学“二元论”。
讲座结束后,罗毅丹教授热情回答了在场师生的提问,现场互动气氛十分热烈。                                                     (李 杨)
我院举办2011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动员会
11月19日我院举办了2011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动员会。副院长陈建洪、党委副书记杨晓峰、研究生辅导员刁立达和研究生教务干事管晓轲老师及众多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陈建洪主持。
会上,陈建洪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拔简章,并对联合培养与硕士攻博项目作了详细地解释。之后我院的于涛、王亚娟等四位归国博士生为大家做了留学报告,重点就“出国学习目的”、“申请流程”、“留学学习计划与实施方法”等做出了深入说明与讲解。随后,研究生教务干事管晓珂就我校公派项目做了简要地介绍。
最后,动员会为同学们安排了答疑时间,陈建洪对学生们关心的问题作了耐心地回答,并希望大家抓紧时间、把握机会,提前作好各方面准备,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李杨)
◇学生工作◇
我院召开研究生新老生交流会
11月22日晚,范孙楼114会议室内充盈着欢声笑语,我院研究生秋季茶话会在此举行。院团委书记刁立达参加了活动。
此次茶话会包含座谈、游戏两部分。在座谈环节中,新老生对研究生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学长、学姐对研一新生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对同学们今后可能面对的求职、升学等问题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在游戏环节中,大家增强了互动和了解,现场气氛活泼、热烈。     (李晓兰)
  • 简讯◇
   ○日前,在教务处公布的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优秀奖中,我院负责本科生教学管理的纪国玲老师获得“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一等奖”和“2009至2010学年度期末考试试卷和成绩 工作二等奖”。
  ○我院2009级硕士生党支部在本年度“创最佳党日” 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南开哲学院简报》编辑部
编:李              箱:zhexuexijian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