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哲学院简报第36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30浏览次数:112

南开哲学院简报第36期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编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本期要闻〗   
  • 第七届哲学文化周开幕
  • 孙正聿作客南开谈“文科研究的学术自觉”
◇院务工作◇        
第七届哲学文化周开幕
2011年11月4日,“哲喻人生,明理修身”第七届哲学文化周开幕式晚会在东艺演播厅举行。副院长李国山、陈建洪,党委副书记杨晓峰,团委书记刁立达、校团委的张洋、本科生部分班导师、辅导员姜斯琪以及各学院学生会主席等出席并观看了本场晚会。
整个演播厅座无虚席,现场活动气氛热烈。首先,主持人带领观众回顾了哲学文化周的历程,让观众对文化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介绍了此次文化周的具体活动。接着伴随着开场舞《water and fire》欢快的旋律,我院大一新生动感的舞蹈点燃了现场的激情。随后的表演更加多彩,有充满哲学意蕴的小品剧表演《哲学家的爱情》;有热情奔放的舞蹈《土耳其少女》;有饱含中国特色的乐器书法表演《琴风书韵》;有对现代社会现象深刻反思的话剧《好好说话》等节目,节目的丰富多彩让会场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观众的欢呼声。
最后,在《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歌声中,第七届哲学文化周开幕式晚会落下了帷幕。晚会的举办不仅充分展示了我院学子的风采,也为本届文化周的顺利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哲学文化周是综合名家讲座、哲思电影、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多项活动在内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是我校精品校园活动之一。此次开幕式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同学,精彩多姿的演出节目也引发了在座师生的阵阵掌声。  (马芳芳)         
            “豫华九逻辑学奖学金”在我院设立
    日前,经校友王湘云女士的联系,由河南华九投资公司出资在我院设立了“豫华九逻辑学奖学金”,以此激励逻辑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首届奖学金已颁发完毕。
    “豫华九逻辑学奖学金”奖励的范围涵盖高等教育中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奖励金额从1000元到4000元不等。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习成绩优异和免试推荐为现代逻辑方向研究生的本科生,协助导师出色完成课题任务的硕士研究生,被评为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或协助导师完成科研任务的博士研究生。
“豫华九逻辑学奖学金”是专门针对我院某一专业而设立的,它的设立对逻辑学专业特别是对现代逻辑方向的资助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对逻辑学专业的长远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韦雷雷)
◇学术讲座◇  
孙正聿作客南开谈“文科研究的学术自觉”
2011年11月10日,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孙正聿教授来访南开,作客“南开名人讲座”,讲授“文科研究的学术自觉”。讲座由院长王新生教授主持,我院陈晏清教授和众多师生到场听讲。
孙正聿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文科研究的学术自觉”。
第一,文科研究的前提条件。孙教授强调要区分五对概念:名称与概念,观察与理论,苦读与笨想;有理与讲理,学问与境界。我们要清楚指称经验对象的名称,没有任何概念意义,熟知并非真知,要把名称变成概念,并作为理论的阶梯和支撑点。观察渗透着理论,我们要用理论改变我们对世界生活的理解。要面向事情本身,一张纸一支笔进行苦思冥想。要对理论进行批判、反思、创造,有理才能讲理。最后,哲学要达到一种运用自如的能力,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从高举远目的心态开始,一直到达洒脱通达的境界。第二,文科研究的论文写作。孙正聿教授强调了论文写作的三个核心:即靶子(针对什么)、灵魂(要说什么)、血肉(说出什么)。论文写作要注意理论兴趣、研究基础、现实需要、灵感和直觉。其次就是灵魂的创建,是对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逻辑、观念和信念的前提批判。最后是血肉,即论文中的论证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要发现理论困难,坚持独立思考,多写才是硬道理。第三,文科研究的范式转换。孙教授从库恩的范式革命入手,讲到人类文明形态的变化,人的存在方式的变化,以及人的思想内容的变化。我们做文科学术研究,既要适应范式的转变,也要反思范式转变带来的思想变革。
讲座结束,同学们向孙教授提出了许多问题,孙教授都给予了严谨而不失幽默的回答,大家受益匪浅。最后,王新生院长总结并致谢,在场师生致以热烈掌声感谢孙正聿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                         (苏国凤)
陈望衡来访并讲座:中国古代对美的理解
2011年11月7日,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当代美学专家陈望衡教授来访南开并进行讲座,主题为“中国古代对美的理解”。讲座由我院美学教研室主任薛富兴教授主持,美学专业朱进富、文学院的杨岚等老师参加了讲座。  
陈望衡主张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理解美学,讲求中国美学和世界美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特色各有分殊。美学的核心是美、审美,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如何接轨,就要从美的概念和美的思想这两个方面入手。   
讲座主题就是从美的思想方面来谈中国美学,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美在文明。溯源《周易》“山下有火”的说法,“文”最早是“天文”的意思,与太阳崇拜有关;至今,“文”是“人文”的意思,是一切人类创造物的总称,陈望衡强调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文”,即文包括质和文不包括质。“文”与“野”对立,与“武”对立,它与“纹饰”相关联,赋予其美学意味,“雅”是要经过修饰的,这就是中国艺术的形式化层面,也就是说,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二,美在天人合一。同样从《周易》而来,天文是天命的一种显现、象征。周易有“革”卦,“天地革,而四时成……顺乎天,而应乎人”,通过人事而知天命。对于彼岸世界,我们存而不论,保留它,这与西方哲学家康德对于彼岸世界不可知的观点是相一致的。中华民族是爱好自然环境的民族,从中国诗学的情景交融就能体现出来,景中有情不难实现,但是情中有景却很难实现。三,美在境界。西方讲究美哉“意象”,意象与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意象与境界虽然都讲究情景合一、主客统一,但是境界表达一种对无限的追求,超越有限,实现无限,正如司空图所讲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语言是不能表达的。这与后来化宗教为世俗,宗教世俗融为一体是一脉相承的。梁启超把境界的实现看作是心灵功能的开放,这是将阳明心学发挥到了极致。   
最后,薛富兴总结道,陈教授所讲,正是中国美学层层深入的思想背景,是一套富有内在张力的解释系统。朱进富针对“境界”是中西方美学共同归宿点的问题与陈教授进行了探讨,同学们也提出了各自的问题进行交流。(苏国凤)                           何怀宏作客南开哲学文化周名家讲座
2011年11月9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应邀到访南开,作客哲学文化周名家讲座,主讲“如何寻求正义——构建当代社会正义关的多种经验”。讲座由副院长陈建洪主持,副院长李国山等老师一起聆听讲座。
讲座开始,何怀宏首先提出,现代社会需要有“正义的共识”。我们应该从理论、观念上来寻求正义,而寻求方向的中心应在于文化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用费孝通“差序正义”的说法,何教授指出,上至天下为公,下至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对于建构正义秩序非常重要。他讲到中国古代历史的正义,从封建到察举再到科举,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其次,何教授指出,寻求中国当代正义理论的建构,我们需要通过综合考虑“三纵三横”因素。“三纵”即是三种传统:千年传统,即狭义的历史文化传统,周文汉制;百年传统,从启蒙到革命;十年传统,即近二三十年来经济领域全球化的市场过程。我们要达成最近和最远的结合,千年和十年的汇流。最后,何怀宏指出,我们大陆地区还要考虑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均衡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对于我们保持信仰生活的意义所具有的重要性。他强调,不懂得信仰和宗教,就处理不好族群正义。
讲座结束,同学们踊跃提问,何怀宏都认真予以解答。最后,陈建洪总结并致谢,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完满结束。           (苏国凤)                                              
◇简讯◇
○我院2009级本科生蔡淼获得本年度天津市级“三好学生”称号,2010级硕士生范祖昂获得天津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南开哲学院简报》编辑部
编:王绍源            箱:zhexuexijian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