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哲学院简报第95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02浏览次数:143

                 南开哲学院简报第95期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编            二一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本期要闻〗                               
  • 魏传忠作客“南开公能讲坛”
◇院务活动◇
       魏传忠做客“南开公能讲坛”主讲“我国艺术品鉴定问题与对策研究”
11月9日,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魏传忠作客“南开公能讲坛”,为我院师生讲述“我国艺术品鉴定问题与对策研究”。此前,校长龚克在我院317会议室会见了客人。院长王新生教授主持讲座。
龚克在会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题,对南开来讲,这要求我们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进行“公能”素质教育。今年学校即将召开美育工作会,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审美的观念,而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成名成家。对于刚刚启用的津南校区,龚克表示,欢迎客人来此做客,同时也希望书法家协会能对津南校区文化建设给予支持。
讲座中,魏传忠为师生们介绍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形成过程、内涵阐释及该体系建设进展。他说,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喜忧参半,一方面,我国总体上进入了文化消费繁荣期,艺术品产业对于经济发展贡献率日益上升且前景广阔,单件艺术品交易额进入“亿元时代”;同时古玩市场赝品泛滥,鉴定市场指鹿为马,诚信缺失与重构同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品鉴证、艺术品鉴证体系、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逐步建立。
魏传忠介绍,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信息化为平台,且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目前,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引起热烈反响,多项推进工作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果。
“真、善、美是统一的整体,美的本质是真,如果不真,一件赝品即便仿造得真假难辨,它也不是美的。”讲座中,魏传忠始终贯穿这样一个理念,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学养,使魏传忠在短短一个多小时时间里将前沿知识完整、生动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魏传忠,曾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生于山东省阳谷县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随父亲读书习字,深受国学文化的濡染与熏陶,对中国书法艺术情有独钟。50多年来,他利用学习、工作之余暇,研习国学,临池悟道,出版有《国学墨韵》丛书、《魏传忠书法》等多部专著。(马超)
我院和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在杨柳青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11月13日上午,我院和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在天津市杨柳青监狱联合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来自两个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学生代表共50余人参加。
  参加警示教育的人员参观了服刑人员劳动车间、监舍、回归社会实践基地和服刑指导中心等场所,听取了3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服刑人员讲述了自己蜕化变质、腐化堕落的人生轨迹,深刻剖析了犯罪的原因,忏悔了自己给党和人民造成的严重危害,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惨重后果。
  通过身临其境的教育,大家在思想上深受触动,切身感受到违法违纪的严重危害性,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严以用权、为政清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一致表示,一定要以反面典型为镜,时刻绷紧廉洁守法这根弦,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思想和工作摆进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担当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增强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做到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促进学院和南开事业发展的动力。(哲宣)
哲学文化周闭幕式暨五四论文和读书征文
竞赛表彰大会圆满落幕
11月13日下午,“艺理交融 公能并进”南开大学第十一届哲学文化周闭幕式暨哲学院2015年度“五四”论文、读书征文表彰大会在学院318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王君,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晓峰,副院长李国山、谢永康,西方哲学教研室主任贾江鸿及学院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闭幕式上,首先播放了第十一届哲学文化周的精彩视频集锦。学生会主席王鹏程代表学生会对本届文化周活动作了总结报告。报告中,他生动详实地回顾了文化周开幕式、专家讲座、辩论表演赛、汉服设计大赛、电影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突显了本届文化周的创新活动及成果。
随后,由副院长李国山教授主持了2015年度“五四”论文竞赛2014级“读书征文”竞赛和的颁奖仪式,他针对 “五四”论文和“读书征文”竞赛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鼓励同学们多多参与学术竞赛和校园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学术科研能力。
最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分别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据了解,“五四”论文竞赛活动,是我院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背景下开展的学术性活动,自创办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学院从大二下学期末开始,为每位同学配备一名学术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大三年级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之后由学院组织评审委员会对论文进行匿名评审。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钻研哲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提早学习论文写作规范,为今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道路打下基础。
“读书征文”竞赛活动,是学院专门为大一年级组织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班导师的带领下,深入研读相关专业书籍,撰写读书报告,经学院班导师公平、公开评审,确定获奖论文并进行表彰。
今年,为鼓励更多学生参与“五四”论文和“读书征文”竞赛活动,学院从包括“公能励志基金”在内的学院经费中拿出2.5万元和30余套哲学丛书(每套14本)奖励获奖学生,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学术活动中,进而不断夯实专业素养,提高写作水平。(武米雪、朱祥超)
◇学术活动◇
哲学文化周名家讲座:薛富兴谈“环境伦理学视野下的美善关系”
11月11日,哲学文化周名家讲座第二场在318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我院美学教研室主任薛富兴讲授,主题为“环境伦理学视野下的美善关系”。
 薛富兴以“环境伦理学在新时期与美学的联系与冲突”为切入点,并进一步提出“何以如此”来展开本次讲座。在具体谈环境之美与善时,他还将利奥波德、罗尔斯顿等著名哲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言论和实例,与实际相结合,提出“美善不分”“环境伦理学的新发展”“环境之美与善”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将这一抽象的概念解释的生动翔实。
最后,薛富兴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解答了“二十世纪环境伦理学新特点”等问题。两个小时的讲座,薛富兴老师用简练的语言把听众带进了环境伦理学与美学的世界。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吴乐言)
◇学生活动◇
哲学文化周汉服设计大赛
11月8日下午,学生会与国学社共同举办“梦回华夏、千古霓裳”汉服设计大赛。这次比赛分为汉服简介、汉服设计方案的展示与评审、点评与颁奖三个环节,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第一个环节,由国学社社长季可晗同学介绍汉服的内涵、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礼仪。同时,几位身着汉服的同学依次登台,亲身向观众展示曲裾、直裾、襦裙等不同种类的汉服,使观众对汉服文化有了比较精准的了解,也领略到汉服之美。
接着,八位参赛选手依次向观众和评委展示自己的作品,阐述设计理念和设计灵感,展示了每一个设计元素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选手们的精彩展示得到了评委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最后是评审颁奖环节。我院2014级本科生胡晓晓同学斩获一等奖,其他同学也获得相应的奖项。
本次汉服设计比赛作为“艺理交融 公能并进”第十一届哲学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传承与发展汉服文化。比赛既展示了汉服之美,也因参赛者运用现代思维设计出新的汉服样式为汉服增添了新的设计元素,受到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梁健楠)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南开哲学院简报》编辑部
编:赵晓蕾            箱:1170753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