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沧海教授应邀主持《中国新文人画——津门后学群展》

发布者:李高扬发布时间:2017-01-15浏览次数:541

        近期,尹沧海教授应邀作为学术主持,参加了山东济南大隐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文人画——津门后学群展》。

\


        出席此次开幕式及研讨会活动的还有山东省泰山画院张宝珠院长,天津美术学院陈福春教授、路洪明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姜金军教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杨惠东博士,山东大学王进教授、刘华教授,山东大隐艺术馆馆长张玉双女士,副馆长毕波先生,天津商业大学陈志峰副教授,天津商业大学梁健副教授,天津大学孙列副教授,刘珺副教授,天津美院青年教师白光、马新阳、尹枫,南开大学书画艺木与美学研究中心博士陈丙利、张琳、安博、王陶峰、蒯丰、徐洪彬等当代天津书画家近七十余人。

\


         此次津门后学画家群展共展出当代天津老中青画家的二百余幅精品力作,主要参展画家:霍春阳、陈福春、刘文生、卢津艺、喻建十、曲树立、尹沧海、白鹏、路洪明、杨惠东、姜志峰、杨健君、周午生、闫勇、傅晓辉、刘珺、陈志峰、武羽竞、孙列、任永、李云涛、陈丙利、姜金军、胡平、霍岩、王尉、马新阳、梁健、孙文龙、尹枫、徐洪彬、刘世强、张琳、张中博、韩金山、白光、于露、刘同彬、徐舒桐、陈清濯、范馨心、孙赟路、蒯丰、韩晓娜、魏金丽、霍晴晴等代表了当代天津画坛的较高水平,是津门画家走向全国,打造津派绘画品牌的重要举措。

\


        当日下午,津鲁两地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参展艺术家共聚一堂,举行了“中国新文人画——津门后学”学术研讨会。会上学者们分别从津派绘画的渊源、代表性画家、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画家赞助人、时代背景、未来走向等方面深入全面探讨了津派绘画,大家高谈雄辩、各抒己见,学术气氛空前浓厚。尹沧海教授主持研讨并进行了精彩发言,他指出:“津派绘画经过近六百余年的发展,其文脉传承有绪,近代形成了重传统,尚工尚实、精细严谨的审美风格,继承、发展了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品格。”

        本次中国新文人画《津门画派后学群展》,是延续去年《吴门画派后学群展》及《艺无止境》两次展览后的又一续篇。

       新文人画现象开始于80年代后期,一则是这一时期人们对所谓当代绘画出现了审美疲惫,同时也是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赋于人们对传统书画的重新审视。而此前,自五四以降,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始终处于被否定状态,被视为封建槽泊而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主义虽一度被认可,但文革期间也一並被否定,但勿容违言,作为文化表征背后的中国儒道释哲学则早己深入人心,一旦可能,身体里流淌着中华先祖血液的“我们”就能不同程度地找回旧有的感觉与根性。陈绶祥先生认为:“新”就是新时代的人,包括新的意识、新的观念等;“文”就是要追求民族文化;“人”就是要追求我们的个人艺术,这是极其个人的行为;“画”就是绘画的艺术性、绘画的语言性。从这四点我们不难发现,他所希望的是,画家能在对传统文化诸如技巧、法则、“气质韵致”、“形色观念”或者“情绪境界”的借鉴中,在对西方艺术包容以及自我修养的历练中从事绘画探索,这就是当下中国画创作的路径和追求。“新文人画”是传统艺术的复苏,是在传统中继承创新。正如陈绶祥先生在画展前言中写道,“中国新文人画的发展途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全面继承国画传承,走向全国各地深入创新中国新文人画的要求。”


        天津书画奠基于明清,发轫于近代,兴盛于当代,其书画艺术随着天津城市的发展砥砺前行,文脉传承、风雅有序。当下,津门后学的学子们对传统绘画深入探索,同时融合西方绘画的悦神风貌,快意追求东方绘画的畅神怡志,总体呈现出了一种继古开今的积极面貌。

\



尹沧海,著名学者、书画家,艺术史博士,又名普原。
1966年生于安徽萧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哲学院书画艺术与美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艺术与艺术品投资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天津书画院副院长,天津市美学学会副理事长、书画分委会主任,天津美术家协会花鸟画分委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现代陶瓷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总评榜专家委员会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国画名家班导师,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首届世界美术联盟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