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2017年就业质量年报

发布者:宋媛发布时间:2018-04-16浏览次数:2037


第一部分哲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南开大学哲学院肇始于1919年设立的哲学门,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便招收和培养哲学专业本科生,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哲学系被撤并,1962年哲学系得到恢复重建,1994年建成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一个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的哲学人才培养中心。目前,哲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逻辑学、外国哲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和宗教学7个博士点,所有8个二级学科均可授予硕士学位。现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13名、讲师10名。

  

图表 5:哲学院2017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表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我院2017届毕业生总数为108人,其中本科生共计5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8.15%;硕士研究生3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9.63%;博士研究生2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2.22%。如下图所示。

图表1:哲学院2017届毕业生总体规模表

(二)毕业生的专业分布

哲学院毕业生各专业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专业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分比

百分

百分

哲学

33

63.46%

  

  

  

  

逻辑学

19

36.54%

8

25%

5

20.83%

马克思主义哲学

  

  

5

15.63%

9

37.5%

中国哲学

  

  

5

15.63%

2

8.33%

外国哲学

  

  

5

15.63%

2

8.33%

美学

  

  

2

6.25%

4

12.5%

宗教学

  

  

2

6.25%

  

  

伦理学

  

  

3

9.38%

  

  

科学技术哲学

  

  

2

6.25%

2

8.33%

合计

52

100%

32

100%

24

100%

图表2:哲学院2017届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

(三)毕业生的结构

1.毕业生的性别分布

我院2017届毕业生中共有男生34人,占毕业总人数的31.48%,女生7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8.52%,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2.2。其中,本科毕业生中女生占比75%,硕士毕业生中女生占比68.75%,博士毕业生中女生占比54.17%。如下图所示。

图表3:哲学院2017届毕业生性别分布情况

3.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

我院2017届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地区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分比

百分

百分

东北

11

21.57%

3

8.11%

4

15.38%

华东

5

9.80%

4

10.81%

  

  

华中

11

21.57%

7

18.92%

7

26.92%

华北

22

43.14%

17

45.94%

12

46.15%

华南

  

  

  

  

  

  

西北

  

  

4

10.81%

2

7.69%

西南

2

3.92%

2

5.41%

1

3.86%

合计

52

100%

32

100%

24

100%

图表 4:哲学院2017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二、就业率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本报告中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就业率 =( 已落实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已落实人数=国内升学人数+出国(境)留学人数+就业人数+打工+自主创业。

截至2017720日我院2017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总体就业率为94.74%,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8.04%,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3.65%

本科生52人中,升学27人,签约10人,打工14人,待就业1人。研究生毕业生56人中,硕士32人,博士24人。硕士毕业生中签约13人,升学8人,打工11人;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中签约19人,待就业5人。

三、毕业去向

(一)国(境)内升学情况

1.本科生国(境)内升学情况

我院2017届本科生国(境)内升学院校全部集中于“985”高校,占国(境)内升学本科生总数的100%。其中8名毕业生就读于本校,占国(境)内升学本科生总数的34.78%15名毕业生就读于其他的“985”高校,占国(境)内升学本科生总数的65.22%15名外校读研的同学中,北京大学4人,清华大学1人,北京师范大学1人,中国传媒大学1人,人民大学2人,复旦大学2人,南京大学3人,同济大学1人。

2.研究生国(境)内升学情况

我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国(境)内升学8人,留在本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7人。

(二)出国(境)留学情况

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有3人选择在毕业后出国深造的,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5.77%。下表是我院本科生被国外大学录取的情况:

院校名称

录取人数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1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1

日本一桥大学

1

图表7:哲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被国外大学录取情况

(四)就业分布情况

1.就业地域分布

1)本科生就业地域分布

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基本以华北地区为主,人数为16人,占比为66.67%12.5%的毕业生(3人)选择在西南地区就业,8.33%的毕业生(2人)选择在东北地区就业,8.33%的毕业生(2人)选择在华东地区就业,选择在华南地区就业的同学较少(1人),仅占4.17%。如下图所示:

图表 8:哲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布区域分析图

图表 9:哲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布区域比例图

2)硕士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

我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人数为15人,占比为62.5%,分别有3名、3名、2名毕业生选择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就业,占比分别为12.5%12.5%8.33%,同时有1名硕士毕业生选择在东北地区就业,占比为4.17%

图表 10:哲学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分布区域分析图

图表 11:哲学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业分布区域比例图

3)博士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

我院的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人数为8人,占比42.11%21.05%的毕业生(4人)选择在华东地区就业,15.79%的毕业生(3人)选择在西北地区就业,10.53%的毕业生(2人)选择在西南地区就业,同时各有1名博士毕业生选择在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就业。

图表 12:哲学院2017届博士生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

图表 13:哲学院2017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就业分布区域比例图

2.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本科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他类占比最多,占比为29.18%;其次为三资企业和党政机关,占比均为20.83%;而进入国企的人数较少,占比分别为12.5%,进入私企和初中等教育单位的最少,占比均为8.33%。如下图所示。

  

图表 14: 哲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2)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从单位性质来看,其他类占比最多,占比为62.5%;其次是高等教育,占比均为12.5%;而进入三资企业和党政机关的人数较少,占比均为8.33%,进入国企和初中等教育单位的最少,占比均为4.17%。如下图所示。

图表 15:哲学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3)博士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与硕士毕业生相比,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则十分集中,1名在国企工作,1名在三资企业工作,其余17名选择去高等教育单位工作。

3.就业行业分布

1)本科生就业行业分布

根据调查反馈,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体现了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就业行业多元化,与我校的学科分布相符合。总体来看,金融和政府/非营利机构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其次是教育和其他行业。

图表 16:哲学院2017届本科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2)硕士研究生就业行业分布

从行业角度来看,硕士毕业生就业以教育行业居多,人数为8人,占比33.33%;选择在房地产/建筑行业就业的人数有5人,占比20.83%;政府/非盈利机构有3人,占比12.5%;互联网/计算机/通信/电子有1人,占比为4.17%;其他类有7人,占比29.17%

图表 17:哲学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3)博士研究生就业行业分布

相比本科生和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也十分集中,1名在金融行业,1名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17名博士从事教育行业。

第二部分哲学院就业工作举措

一、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扎实推进就业工作

学院教职工全面参与就业工作开展。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院内设有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就业形势及面临困境,探讨就业新方法和新举措。在推进就业工作的参与人员方面,采取由点及面的带动模式,由就业干部带头组织工作,全院教职工积极关注并积极参与;尤其鼓励学院教授通过班导师制度、个人导师制度以及师生交流会等就业指导项目参与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学院严格把握就业工作质量关。为帮助和指导就业干部工作,院领导大力支持就业干部参加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就业创业相关培训,鼓励就业干部将培训成果用于就业工作落实;在就业工作推进的各阶段,院领导及时督促就业干部按要求上报工作材料和数据,严格审查,确保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

院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将传统渠道和新渠道相结合。学院利用院内资源组织招聘会、宣讲会及双选会;积极配合学校的就业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提供场地和宣传工作支持。建立并及时更新用人单位信息库,保证学生线下就业活动中疑虑可得及时解决。利用师资队伍及校友资源进行就业渠道形式创新。发动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优势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挖掘和利用校友资源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或就业岗位。20171月与领先教育集团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基地;4月邀请天津港空港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开展实训基地共建。在2017届毕业生求职期间,学院共收集发布就业信息11次,提供就业岗位119个。

  1. 推广基层就业信息,引导学生正确择业观

        针对哲学院学生结构及往期就业状况,学院鼓励毕业生走向基层岗位。学院积极开展基层就业模范宣传。20171月,学院开展第二届校友访谈暨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毕业生寻访活动,共寻访14名在基层就业、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将其事迹及基层就业心得访谈稿整理发布在学院微信公众号,总阅读量上万。20175月“就业开放日”期间,将基层就业优秀毕业生事迹制作成展板,在学院一楼大厅展览。学院大力推广基层就业政策解读。20175月,为呼应南开大学就业服务中心“服务西部,圆梦基层”梦想助力营项目,学院策划南开大学校友基层就业政策信息宣讲会,邀请2010届哲学院校友、湖北省襄阳市茨河镇镇长高文生回校解读2017年国家基层就业政策。学院注重基层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20175月,邀请天津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国企一线工作人员及资深媒体人开设基层就业素质培训课,提升学生基层就业技能。

    三、就业过程分段实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了使学生有明确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学院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指导形式由就业课程、辅导讲座、个体咨询、以及学生创业实践组成,形成教育时间上的全程化,指导形式的立体化。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有其固定的时间轴,针对本科生一年级和硕士生一年级开设“哲学与职业规划”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针对本科生二、三年级和硕士生二年级,推荐其至基地进行岗位实习,或邀请应届毕业生举办实习求职交流会,大力推行朋辈辅导;针对本科生三、四年级和硕士生二、三年级推进求职能力训练,开办职业导师工作坊、就业行业大讲堂,邀请资深职场人分享求职和职场经验;举办求职过程全体验活动;进行模拟招聘,特约职场人士和企业HR现场点评。同时,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形式的多样化,立体化。在针对学院全体学生的常规就业指导课程和活动外,增设了针对就业特殊要求学生个体的新内容:针对存在就业困难问题的学生,学院设立专职就业问题的辅导员老师,提供一对一的咨询辅导,详实追踪、记录其求职动态及心理变化,及时跟进提供专项就业帮扶;针对有志创业的学生,学院邀请从事创业工作校友返校宣讲,开设创新创业技能提升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创业活动,平台推送优秀实业项目等;针对有志于开发西部和服务基层的学生,学院根据学校政策予以大力支持,提供政策解读、基层实践项目,拟于2018年建成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大学生基层实训基地。

      

    四、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学生就业

        为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学院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学生就业,力争做到就业辅导和求职训练全员覆盖。具体做法:一是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台账,动态关注毕业生状态与需求;二是针对不同就业去向的同学进行个性化辅导,例如:组织考研、出国、求职经验分享、组织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的讲解等;三是对于求职的学生,举办求职训练营体验求职全过程,提升就业竞争力;四是对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对于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部分就业困难的女生进行经济和政策方面的扶助,开设女性职场专项培训等。五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工作平台,哲学院网站开设就业专栏,及时发布双选会、招聘会、实习机会等就业指导信息,并将此信息同步发送于微信公众号“南开哲学院”;同时建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实习信息发布微信群,提醒就业信息的更新,及时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答疑解惑,并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指导。六是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对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满意程度及相关意见建议的反馈进行收集整理和数据分析,在帮助前届毕业生解决问题的同时,用于指导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七是开展与用人单位直接对接的求职竞赛活动,承办天津新东方首届新秀教师挑战赛,承担初赛、决赛的赛场准备和流程策划工作,鼓励学生提前熟悉就业环境,锻炼就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