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哲学与跨学科思维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宋媛发布时间:2018-05-02浏览次数:672

(通讯员薛帅君)2018420日至23日,由南开大学哲学院主办,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天津美学学会、发生与比较认识论研究中心协办的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哲学与跨学科思维论坛”在南开大学哲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三十所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哲学的基本问题”、“人工智能美学和艺术”“人工智能逻辑”“人工智能伦理”等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李国山主持。开幕式上,南开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贾江鸿教授首先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和内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发表真知灼见,期待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赵星对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目前阶段的进展情况作了说明,强调了研究院对人工智能发展问题在战略规划层面的研究定位,并结合国务院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介绍未来人工智能领域中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希望研究院能参与到跨学科的研究活动中,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相关平台的交流合作,更多的关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天津美学会原会长、南开大学哲学院美学教研室主任薛富兴教授首先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肯定和感谢,并用“哥白尼式革命”这一概念强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学术意义与学术价值,其强调人工智能哲学领域的研究将会对未来文明发展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深入的讨论研究。  

21日,论坛在主会场318会议室召开。

第一场,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李国山主持论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报告题为《认知膜:意识单元涌现之所》,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任晓明报告题为《人工智能哲学研究的多视角、跨学科特征》,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恒威报告题为《“人工智能威胁论”辨析——分类与驳斥》;与会专家从认知层面、哲学层面、逻辑层面多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问题,为人工智能哲学研究提供了多种理论路径。  

第二场,南开大学哲学院陶锋老师主持论坛,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报告题为《试论人工智能和美学的关系》,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张玉宏报告题为《从深度学习“技因”缺陷看数据主义的进化方向》;与会专家从人工智能的美学维度和数据进化层面展开相关分析,探讨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趋势。  

22日,论坛分别在318317会议室召开。

论坛分会场318会议室第一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钱捷主持论坛。钱捷教授报告题为《驳斥心灵哲学中的还原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张邵欣报告题为《人工智能概念的历史规范主义回顾》,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贾向桐报告题为《当代反计算主义的进路与问题》;与会学者依据目前科学发展,结合具体哲学理论对还原论问题进行反思,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相关哲学分析。  

第二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编辑帅巍主持论坛。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李国山报告题为《维特根斯坦之锤:敲敲打打为哪般?》,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东报告题为《智能时代的科学发现及其哲学问题》;与会学者站在历史与现实,科学和哲学的综合立场上,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及发展现状作出了进一步讨论。  

第三场,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欣荣主持论坛。黄欣荣教授报告题为《人工智能热潮的哲学反思》,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新军报告题为《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人权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讲师那顺乌力吉报告题为《在“大任务、小数据”范式下人工智能的一种可能路径》;与会学者在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的哲学反思中,讨论了人权问题,并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其可能的发展路径。  

第四场,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欣荣主持论坛。内蒙古师范大学讲师林田报告题为《神经网络是什么,有什么哲学启示》,天津财经大学赵靓老师报告题为《伦理学视角下的囚徒困境——博弈论在伦理学应用一例》;与会学者对于“神经网络”这一概念进行了相应的概念分析与讨论,并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博弈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扩宽了人工智能哲学的理论研究视野,很好的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论坛分会场317会议室第一场,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教授石小娟主持论坛。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教授田文利报告题为《人工智能的主体定位与关系模式探讨》,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体正报告题为《仿人机器人的法律与伦理风险及其防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系讲师程林报告题为《德语文学中的早期机器人与“恐惑”美学》;与会学者系统的讨论了人工智能本身的界定问题,并从法律、伦理、美学等学科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第二场,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林建武主持论坛。林建武副教授报告题为《区块链与“更友好”的人工智能》,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苏令银报告题为《我们能把儒家伦理规范嵌入智能机器吗?》;与会学者结合当前热点概念“区块链”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前景的展望,并从哲学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问题,从而使人工智能的研究视野得到进一步扩展。  

第三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潘建红主持论坛。潘建红教授报告题为《多元主体治理与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调控》,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冯子龙报告题为《从自由意志看大数据时代的无罪推定原则》,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师孙国柱报告题为《“敬惜字纸”传统在信息时代的法律价值》,天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黄晓伟报告题为《作为“他者”而承担道德责任的智能机器》;与会学者从道德伦理层面、法律层面、文化层面对人工智能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意识思想领域的主体价值及应该承担的责任。 

第四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卢文超主持论坛。卢文超副教授报告题为《迈向艺术事件论——人工智能的挑战与艺术理论的未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吴维忆报告题为《人工智能艺术与现代艺术的遗产》;南开大学陶锋老师带来了《AI真的能画画吗?——人工智能视觉艺术研究》一文,他从人工智能美学的角度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上的运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学思考。最后他简短地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宣布论坛圆满结束。

此外,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人工智能道德研究所所长李伦和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黄欣荣受邀于23日上午在哲学院317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赛博伦理学:探寻人与技术的自由关系》和《大数据哲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的学术报告,就万物互联时代的伦理学、大数据哲学研究的现状等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讨与交流。

南开大学哲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展人工智能(计算机)哲学研究的单位,任晓明教授在人工智能与逻辑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本次会议的组织者陶锋老师近年来则专注于人工智能美学与艺术的研究。哲学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西方哲学、美学、逻辑学、伦理学、科技哲学等多学科协同研究。

本次“全国人工智能哲学与跨学科思维论坛”是国内人工智能哲学与跨学科思维研究领域的首场学术盛会。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加强人工智能哲学领域的学者交流,推进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展开,更好的发挥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愿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欢迎更多专家学者关注人工智能哲学与跨学科思维领域的发展,共同探讨和制定中国人工智能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