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静萱 高萌)2018年10月25日,由党委研工部主办,哲学院承办的研究生学术周末在哲学院317会议室举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卫国做“大数据算法时代的自由与必然——从海德格尔的动物学讲起”的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外国哲学教研室教授王建军主持,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与会聆听。
赵卫国从海德格尔的动物学讲起,海德格尔将动物、石头和人进行比较,指出石头是没有世界的,动物的世界是缺乏的,是一个不断夺取的过程,受本能的支配操控,处在一种迷醉的状态中,而人是建立世界的。而科学家认为人是没有意识的,由此在哲学与科学之间存在一种分歧便是自我意识是否存在。
赵卫国提到自我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体验自我,是一种本能的,能在当下体验到的自我,其二是叙事自我,它可以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有条理地串起来,仅要求逻辑上可以自圆其说,扭曲了体验自我的真实性。在大数据时代,科学家可以将我们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算法化,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自由还存不存在。
从康德对于自由定义来看,算法看似无所不能,但实际上是有限度的,人具有不确定性,而人的自由往往就体现在其不按常理出牌,超出算法的范围,通俗来说便是“没理性才是人”。根据海德格尔“向死而生”观点,人只有处于死亡边缘时,此时才是最自由的,既能领会到人自己的统一,也领会到人的自由,赵卫国指出只有当人意识到统一性时,人才是自由的,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可能有算法,由此在大数据时代自由与必然也必然存在。最后赵卫国认为人只能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从人的角度出发,自由与必然永远不会消失。
王建军指出动物与人有很大的不同,海德格尔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其举出了一系列的实验案例让同学们对自由和必然的思考更加深刻。
会后,赵卫国和与会师生就“自由和必然”、“体验自我、叙事自我”“对象的迷糊状态”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该讲座将当代科学与海德格尔哲学联系起来思考传统的哲学问题,为同学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