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红作客南开大学哲学院谈分析的实用主义路径

发布者:宋媛发布时间:2018-11-12浏览次数:1018

    2018年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红做客南开大学哲学院,作以“分析的实用主义路径——从塞拉斯到布兰顿”为主题的报告,会议在哲学院317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外国哲学教研室副教授郑辟瑞主持,外国哲学教研室教授李国山任点评人,哲学院教师贾江鸿、钟汉川、安靖与会,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与会聆听。



    李红通过梳理塞拉斯到布兰顿的理论渊源脉络,对分析的实用主义路径进行阐释。她首先指出,布兰顿在《言行之间》(BSD)中界定了“分析的实用主义”,亦即关于语义分析的实用主义观点,其主要的工具就是意义-用法分析。而布兰顿“分析的实用主义”理论渊源来自塞拉斯的《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EPM)。EPM的基本思想是“直观无概念则盲”。塞拉斯认为感觉印象本身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有意识的经验,掌握一种语言是有意识的经验的先决条件,拥有一个概念就是掌握一个语词的使用。



    塞拉斯的“语言实用主义”理论要旨在于:拒斥基础主义的感觉材料论,建构理性主义的“心理学的唯名论”;拒斥所予神话,建构推理主义的理由空间;拒斥先验规范,建构以语言为基地的社会规范。布兰顿对塞拉斯“语言实用主义”进行解读,并将其发展为“分析的实用主义”。在布兰顿看来,“分析的实用主义”理论有“三个转向”:推理主义转向,推理优先于表征;规范转向,规范隐含于话语实践;黑格尔转向,“道义计分”根植于“社会空间”。最后,李红对分析哲学面临的挑战及其适当的应对路径进行分析与总结。分析的实用主义使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融合达到新的高度。

    李国山指出,李红关于分析的实用主义路径的梳理思路清晰,让师生们对美国哲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就分析哲学的发展与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提出疑惑。李红就该问题进行回应。



    会后,李红与在座师生就布兰顿对塞拉斯的解读是否恰当、分析的实用主义发展等问题进行积极讨论,让师生们对分析的实用主义更为丰富的解读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