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哲学院简报
第125期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编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本期要闻〗
◇哲院师生共听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
◇院务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哲学院党委邀请南开大学十九大精神教师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教授阎孟伟进行题为“不忘初心,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题报告,哲学院党委书记王君主持报告会,学院领导班子、党政工作者、师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共同聆听。
阎孟伟从党的历史出发,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两个主题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理论宣讲。
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信念和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面向全党做出的严肃告诫;是中国共产党衡量一切工作的基本尺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战略判断为全面推进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科学的战略策划。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更应当用哲学思维去科学地认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把积累的哲学方法运用到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研究上,为新时代中国的新发展贡献力量。
讲座反响热烈,会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党支部与2016级硕士生党支部进行了共建活动,学生党员就阎孟伟讲座中提到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具体表现进行案例分析,以研究生理论研修和社会实践的视角深入分析新时代党员的新任务、新使命。(田佳佳 郭慧)
◇学术活动◇
四川大学副教授作客哲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11月10日,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陈志远作客南开大学哲学院,进行题为“情感内容是概念性的吗?——一种现象学的路径”学术讲座。南开大学哲学院伦理学教研室副教授林建武主持讲座,伦理学教研室主任钟汉川进行座谈评论。
陈志远首先介绍了现象学研究工作的背景,讲述了概念论和非概念论,“看”的现象学意义和认知意义等相关内容,进而引导出“情感中是否具有某种概念性因素?”这一问题。陈志远指出现象学意义上的“情感”和“概念”两词需要澄清,并进一步从情感充实、概念内容以及概念内容的形式化等方面深刻细致的论述了情感内容与概念性内容的关系。
陈志远重点讲到,概念性命题是判断的唯一意向内容,如果某个判断获得知觉直观的充实,鉴于它们的意向内容是同一的,因此直观内容也是概念性的。由此可以看出,当不同的知觉都为同一判断提供充实时,承担充实角色的任何知觉内容最终只能是与判断内容相似的认知概念内容。
讲座后,陈志远严谨细致的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薛帅君)
吴国盛作客哲学院谈“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11月13日,第十三届哲学文化周系列活动之名师讲座在哲学楼318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主讲人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国盛,南开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教授贾向桐主持本次讲座。
吴国盛认为,如果说希腊科学是求真的科学,那么现代科学就是求力的科学,想要准确区分二者,需要对自由、人、自然等概念进行剖析。吴国盛提到,科学的起源受到希腊和希伯来两个传统的双重影响:对希腊人而言,自然是内在性的领域,是理性和真理的处所,人只能认识自然、追随自然、模仿自然,而不可能改造自然、制造自然;而基督教把理性自由改造成意志自由,创世观念降低了自然的存在论地位,唯名论运动催生了人类中心主义、强化了征服自然的观念、弱化了形式因、突出了作用因,炼金术、魔法为改造自然作出了示范。就此,人类征服自然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科学开始从“求真”转向“求力”。
讲座后,吴国盛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就当今科学发展的数学化、技术化特征及现代化困境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殷切嘱托同学们重视科学史,鼓励大家回顾历史,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田佳佳 刘子凯 袁微)
张斌峰作客哲学院谈“法律论证逻辑及其新展开”
11月1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斌峰作客南开大学哲学院,在317会议室进行了题为“法律论证逻辑及其新开展”的讲座,逻辑学教研室教授田立刚、王左立出席讲座,哲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与会聆听。
张斌峰以自身的科研经历为起点,强调了逻辑论证在法律判决中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法律论证逻辑应该避免“学法律的不懂逻辑,学逻辑的不懂法律”这种“两张皮”现象;认为法律论证逻辑应该以实际判决书为根基,并以于德水案判决书为例,讲解隐含在判决书中的逻辑思路,强调了语用分析逻辑在法律论证中的关键作用,期望广大逻辑研究者重视法律方法论中语用学的作用。
讲座后,张斌峰和同学们就法律论证逻辑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逻辑在法律中的运用,并对当今法律判决的价值思考导向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刘仁超 李萌)
“导师有约”:卢兴导师畅谈“四端与七情之辩”
11月17日,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副教授卢兴开展题为“四端与七情之辩——朱子学的内在展开(上)”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哲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媛主持,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讲师吴亚楠进行点评。
卢兴首先从文本出处入手,将“四端”总归为道德情感,将“七情”总归为自然情感。而后展开论述了朱子哲学的义理结构,包括理气关系、道心人心关系、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等诸多哲学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构成了朱子学中“四端”与“七情”及其关系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朱子后学展开“四端与七情之辩”的理论基石。然后正式回归到从“东亚视角”回观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重点讲解了在朝鲜前期关于“四端与七情之辩”的第一次高潮——“退溪与高峰之辩”。最后,卢兴分析了儒家情感哲学的发展逻辑,将从孟子、朱子到李退溪在“四端与七情”问题上的发展过程归结为“四七之分—四七之合—四七之分”,呈现出正题—反题—合题的发展逻辑,并对这一演进逻辑的内外原因作出分析。
讲座后,吴亚楠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点评,主讲人卢兴与聆听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与交流。(苑诗野 薛帅君)
◇党团活动◇
哲学院师生收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11月14日,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科技三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哲学院党委响应校党委号召,组织学院领导、各教研室教师、教务工作者、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收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使全院师生学习领会党关于科研学术工作的重要指示,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哲学院师生聚集在学院会议室,听取李晓红、邱勇、周琪三位院士作精彩报告,在报告中领会一线科研工作者的鲜活事例,直观感受我国优秀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事业中的严谨自律,求真务实,不逐名利,浑然忘我的大公无私精神。听取报告会后,哲学院师生进行座谈,就科研诚信系统建立、高校学术不端案例分析、科研精神的实质内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哲学院党委书记王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曾强调,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学术道德、学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科的发展和学者的成就。学院师生务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如此,才能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田佳佳)
◇简讯◇
○11月14日,哲学院第二十五次学生代表大会于哲学院318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媛老师,本科生辅导员李金宸老师,南开大学学生会常任代表委员会观摩组莅临,哲学院学生骨干、班级代表参与。
○11月27日,由哲学院团校教务部主办的“回首过来事,畅想新征程”主题党团知识邀请赛于马克思主义学院113教室成功举行。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 《南开哲学院简报》编辑部
主编:冯冠婕 邮箱:159002590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