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教(学)科(研)融合、本研贯通的教育教学计划,向本科生开放多样化课程资源,我院拟于20-21-2学期面向优秀高年级本科生开放4门研究生课程,鼓励学生通过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了解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学习。
1.西方认识论
任课老师:李国山
选课序号:3575
时间:周三9-10节
教室:哲学院201教室
课程简介:
知识究竟是什么?知识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到底能否得到确定无疑的知识?这是西方认识论家们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哲学问题》这本影响深远的小书里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系统考察。本课程以罗素这本书的英文原文为教材,用中文讲授和解读,引导同学们进入现代西方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并对围绕这些问题所形成的认识论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课程按照原书的十五章内容的顺序,逐章进行讲解,涉及现象与实在、心与物、亲知与描述、经验与理性、殊相与共相、信念与辩护、怀疑与确证、本能与直观、真理与谬误、事实与价值等基本问题。本课程是本科生《认识论》课程的延续、拓展与提升,同学们最好具备西方认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不过,由于罗素所举的均为日常熟悉的生动事例,再加上他的语言明白晓畅,即使没有认识论方面的系统知识,也可以跟得上课程进度。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英文认识论文献翻译,内容不超出讲授范围。
2.中国美学史
任课老师:陶锋
选课序号:3576
时间:周四11-12节
教室:哲学院201教室
课程简介:
本课程教学目的旨在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审美活动之基本情形、精神特征、发展规律及重要的审美理论成果。本大纲之教学内容以中国美学的儒道两个流派为主干,详细探究了美学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影响;最大特色乃是兼顾了艺术鉴赏与审美观念成果两方面之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建议同学们预先了解中国艺术史和思想史,为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对中国艺术品进行一些鉴赏,从而能更好的了解中国美学。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了解中国美学史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艺术精神,并对中国的艺术和美学产生兴趣。
3.基督教思想概论
任课老师:张仕颖
选课序号:3573
时间:周一3-4节
教室:哲学院201教室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主要对基督教教义和神哲学思想做简要介绍,并对部分神学家的经典文本章节进行解读。通过课程学习,可以鸟瞰式地把握基督教思想史中的主要理论问题,切入相关论争主题,接触前沿研究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
基督教教义思想:上帝论 (上帝的性质、创世论、上帝存在问题和本体论问题)、基督论(二性论、道成肉身、逻各斯和形而上学的中介)、人论(人的罪、恩典和拯救)、圣餐论、教会论和末世论。古代和中世纪各异端思想和教派。
圣经中的教义思想:旧约和新约中的重要概念如:创世、契约、罪、信仰、正义、苦难、律法、道成肉身、爱、恩典、律法、自由、因信称义、希望、上帝国度。
学习基督教历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的七位大思想家,即圣保罗、奥利金、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马丁•路德、施莱尔马赫、卡尔•巴特的主要神哲学思想,阅读相关代表性作品。
4.科学思想史研究
任课老师:贾向桐
选课序号:3574
时间:周二7-8节
教室:哲学院201教室
课程简介:
科学思想史是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也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本课程具有文理交叉类型的特点,涉及多学科内容,适合学校各专业学生进行修读学习。
该课程主要讲授世界范围整体自然科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各学科相关领域中取得的重大进步及其有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科学文化观念的演绎变革情况。具体而言,主要讲述内容包括:古希腊自然哲学思想中的科学理念、精神与方法;中世纪时期科学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孕育;近代科学革命的进程、发展以及相关理念与方法的变革;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独立发展与技术革命;新科学革命的发展与哲学观念的革命等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各个时期人类历史上重要科学思想与观念发展的介绍,使得学生对科学思想的历史有一个清楚而全面的把握,并能够进一步使其了解自然科学的内在方法、理论与精神文化,实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联系方式:
课程微信群二维码将通过飞书发送,请及时在选课系统中进行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