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康德的“敬重”概念在学术界争议较大。这些争论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这一概念不仅涉及诸多对象,而且其自身还包含一个三层次的先验结构:即对他人的敬重是以对法则的敬重为前提的;对法则的敬重是以对人格理念的敬重为前提的;对人格理念的敬重是以审美判断中的崇高感为前提的。由于敬重在各层次上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康德在表述时变化较多,这也给我们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通过逐一剖析敬重概念的三个层次,这些表面上的冲突可以得到化解。
关键词:敬重;他人;法则;人格;崇高;
摘 要:康德的“敬重”概念在学术界争议较大。这些争论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这一概念不仅涉及诸多对象,而且其自身还包含一个三层次的先验结构:即对他人的敬重是以对法则的敬重为前提的;对法则的敬重是以对人格理念的敬重为前提的;对人格理念的敬重是以审美判断中的崇高感为前提的。由于敬重在各层次上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康德在表述时变化较多,这也给我们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通过逐一剖析敬重概念的三个层次,这些表面上的冲突可以得到化解。
关键词:敬重;他人;法则;人格;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