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四维度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者:李高扬发布时间:2023-06-01浏览次数:10

立足学科特色 涵养青年担当

     (通讯员 葛如一 李高扬)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氛围,学院立足学科特色,涵养青年担当,对标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先进典型,协同社会资源合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从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四个维度深化学院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制度化体系管理,高质量推进校园内外协同。学院设立学生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每月召开例会,梳理工作情况,集中总结经验,形成例会报告,组织动员志愿服务项目落实,发挥引领作用。深度对接学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督导中心,管理审核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强化共同体意识。在逐步完善校园内部志愿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学院充分拓展服务领域,与津南区海棠街道等协同配合,与津南区图书馆、滨香园社区合作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校社共建,双向受益,开展“民族复兴正召唤,雷锋精神永传扬”等主题宣讲,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落实常态化志愿服务,高质量推进学习生活互通。学院构建常态化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日常设有心理角值岗、行李搬运、‘哲’里倾听”烦恼树洞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开展并招募志愿者,确保学院青年拥有充分参与志愿活动的机会。同时,学院依托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认定志愿服务时长,落实奖励表彰机制,提高志愿者在校园内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力促专业化队伍培养,高质量推进服务素养延展。在学院百年院庆等各大志愿活动开始前,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动员各类志愿者专题培训会,邀请拥有丰富经历的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分享相关经验,进一步夯实志愿服务的实效性与专业性,并在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形成推文发布,实现志愿者个人与系列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延展。

  培育特色化活动品牌,高质量推进哲学与实际融合。在继续巩固完善现有志愿服务基础上,学院主动拓展新的志愿服务领域和内容,挖掘哲学文化基因和思维特质,结合南开哲学要素探索特色化志愿服务项目,与津南图书馆协同培育“童样想法,哲样启迪”爱智慧课堂项目,积极构建具有哲学特色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学院青年依据专业知识,以叔本华的刺猬、维特根斯坦的鸭子等为主题,结合自身学习与生活经验分享 “眼见就一定为实吗?”等哲学话题,启迪孩子们的哲思智慧,点亮心中的智慧之光,进一步扩大哲学学科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种下信念的“种子”。

  未来,哲学院将继续严格落实学校团委志愿服务工作要求,结合天津“十项行动”,发挥专业势能,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鼓励青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哲学的方式为新时代服务,加大具有哲学学科特色的品牌服务项目创新培育力度和厚度,为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贡献南开哲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