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谢永康,男,1978年10月生,贵州六盘水人。2001、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博士学位。曾任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副院长,2018年6月至2023年9月任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2023年9月起任南开大学哲学院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首批“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2017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入选海南省“领军”人才,2021年入选海南省B类人才,入选教育部领军人才项目特聘教授。
教育背景1997-2001南开大学哲学系本科生 2001-2003南开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2003-2007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2007—2009 南开大学哲学系讲师 2010德国耶拿席勒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2010—2016.12 南开大学哲学系(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5—2012.8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13.6—2013.8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2015.9— 南开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017.1—2018.6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副院长 2018.6—2023.9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9—— 南开大学哲学院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情况(一) 本科生课程: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研究专题;哲学概论(参与) (二)研究生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辩证法专题;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伦理学原著选读;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 (三)研究生名单(毕业+在读): 硕士:王烨 何齐 毛林林 周慧 郭天秀 张磊 苏芬 王林 胡小玲 丁儒亢 李菲 李诗茹 陈源 孙子豪 甘玮歆 王奕童 杨青;海南大学:李佳奇 王博 谢衡逸 宋雪 苏佩娜 博士:何海涛 胡小玲 彭晓涛 李菲 田冈昊 陈源 李晶 舒向玖 李佳奇 吴玉诚 郭虹妍;海南大学:李梦蕊 孙静 韩岩杉 科研成果与代表作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德国近现代哲学;辩证法史
(一) 学术主编
1、《阿多诺选集》,(计划30卷,已出10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2、《霍耐特选集》,(计划15卷,已出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3、《福斯特选集》,(谢永康、余玥主编,计划5卷,已出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4、“经典·释义”丛书,(首批9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三)学术专著:
1、《理性的悖谬与潜能:阿多诺辩证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版。 2、《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与王南湜合著,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哲学概论》(教材,合编,第三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 理性的情感基础——评《焦虑的启蒙: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启蒙反思》,载《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2024年即出。 2、 新绝对命令——阿多诺的否定道德与唯物主义,载《福建论坛》2023年第9期。(合作,第一作者) 3、 反犹主义批判的三重视角——基于“启蒙辩证法”的考察,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3期。(合作,第一作者) 4、 On the metaphysical implications of Perfume, in: INTERCULTURALITES CHINE-FRANCE, Décembre, 2022. 5、 形而上学的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载《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期论点摘编。 6、 被遗忘的理性精神:阿多诺对海德格尔哲学批判的客观逻辑,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15期论点摘编。(合作,第一作者) 7、 经验的客观内涵:阿多诺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阐释,载《哲学研究》2021年第7期。 8、 马克思物质观的辨证环节,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24日;《新华文摘》2021年第19期全文转载。(合作,第一作者) 9、 阿多诺论社会科学的逻辑,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9年第2期。 10、 宗教的现实与现实的宗教:试析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逻辑,载《哲学门》2019年10月。 11、自由与罪恶:康德、萨德与启蒙辩证法,载《现代哲学》2019年第4期。 12、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及其两种批评,载《社会科学辑刊》2018年第12期。 13、社会主义论证方式问题探讨,载《福建论坛》2017年第2期。 14、 “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8月8日。 15、 启蒙辩证法与理性批判的潜能,载《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16、形而上学的问题与历史,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合作、第一作者) 17、马克思主义与新康德主义关系辨析,载《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新华文摘》(电子版)201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8、《启蒙辩证法》的现实性,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28日。 19、综合的社会起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两个方案,载《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2期。 20、 工具的悖论与工具的超越——试论黑格尔的认识论批判,载《贵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合作,第一作者) 21、意志与物自身——叔本华意志形而上学的“理性”动机,载《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8期间。(合作,第一作者) 22、何处为象牙塔?——阿多诺与批判理论的政治悖论,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23、理论批判与改变世界——从康德到阿多诺的哲学实践,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5期。 24、从教育到伪教育——黑格尔和阿多诺对近代教育观念的批判,载《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第1期。 25、阿多诺的社会概念,载《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7期。 26、晚期资本主义还是工业社会?——阿多诺与达伦多夫关于当代社会本质的争论,载《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27、人类学作为第一哲学——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精神,载《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 28、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述评,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2年10月。 29、文化与启蒙——阿多诺的辩证文化观念,载《求是学刊》,2010年第3期。 30、 实现启蒙自身的启蒙——形而上学批判视域下的启蒙辩证法,载《云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 31、《德国哲学杂志》的历史与今天,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3日。 32、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型及其问题——重思“后形而上学思想”与“否定辩证法”的关系,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 33、自由观念: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载《学海》,2009年第6期。 34、形而上学批判的有效途径,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23日。 35、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结构——自然和历史的关系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7期。 36、试论哲学革命的辩证进路,载《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4期。 37、从非概念物的“踪迹”到客体优先性——阿多诺唯物主义观念的逻辑运作,载《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5期。 38、被误读的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与后现代主义关系辨正,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39、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6期。 40、否定辩证法的实践哲学取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 41、形而上学的辩证本质,《求是学刊》,2007年第2期。 42、国外阿多诺研究述评,载《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3、从“否定性的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44、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述评,《哲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45、走向实践哲学之路——王南湜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06年第5期。第二作者。 46、形而上学批判的不同路径——论阿多尔诺与海德格尔的根本性分歧,《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47、论实践作为哲学概念的理论意蕴,《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第二作者。 48、历史唯物主义的再理解——以历史概念作为切入点,《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第二作者。 49、形而上学的遗产与实践哲学的发展路向,《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4期。(合作,第二作者) 50、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 51、 反体系还是有限体系性——关于当代哲学理论方式的若干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52、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吉林大学社科学报》2004年第5期。第二作者。 53、论实践哲学的理论方式及其合理性,载《学海》,2002年第6期。 54、从人类学范式看马克思哲学的定位问题,载《求是学刊》,2001年第2期。
1、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27年版即出(德译汉)。 2、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26年版即出(德译汉,第一译者)。 3、阿多诺:《演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即出(德译汉,第一译者)。 4、阿多诺:《形而上学:概念与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即出(德译汉,第一译者)。 5、霍耐特:《我们自由的贫困》,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即出(德译汉,第一译者)。 6、阿多诺:《否定辩证法讲演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即出。(德译汉,第一译者) 7、阿多诺:《辩证法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版。(德译汉,第一译者) 8、霍耐特:“从直觉到理论:我走向承认理论之路”(“霍耐特选集”总序),载“霍耐特选集”,2022——。 9、霍耐特:《理性的病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9月版。(德译汉,第一译者) 10、阿多诺:《本真性的行话: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版。(德译汉) 11、阿多诺:《黑格尔三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版。(德译汉) 12、阿多诺:论社会科学的逻辑,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9年第2期。(德译汉) 13、斯洛特戴克:《哲学气质》,漓江出版社2018年5月版。(德译汉,第一译者) 14、作为命运的否定辩证法:阿多诺与黑格尔,载《剑桥阿多诺研究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英译汉) 15、谱系学与批判:道德的伦理学审问的两种形式,载《剑桥阿多诺研究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英译汉) 16、阿多诺的否定的道德哲学,载《剑桥阿多诺研究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英译汉) 17、阿尔弗雷德·索-雷特尔:《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合译,第一译者。(德译汉) 18、维尔纳·马克思:《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序言”和“导论”中对其理念的规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德译汉) 19、列非伏尔:《马克思的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合译,第一译者。(英译汉) 20、霍耐特:“系谱学条件下的重构性社会批判”,载《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德译汉) 21、霍耐特:交往理性的不和谐音——维尔默与批判理路,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6年第1期。(德译汉) 22、批判理论与抗议运动,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30日。 23、霍尔:“物化、唯物主义与实践:阿多诺对卢卡奇的批评”,载《新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合译,第一译者。(英译汉) 24、施耐德巴赫:“我们康德主义者”,载《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德译汉) 25、比格特·珊特考伦:“论教育”,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8、15;4月12、19日。(德译汉) 26、比格特·珊特考伦:“知其所以然”,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3、10、17、24日。(德译汉) 27、费伽尔:“论非同一物:阿多诺的辩证法”,载《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德译汉) 28、Wang Nanshi, Dialectics and practical wisdom. I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1, No. 2,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 2006, P. 245-253.(汉译英)
(六)书评: 1、一种个别性取向的实践哲学——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载《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第二作者。
(七)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阿多诺哲学文献的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20 &ZD034。首席专家。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法兰克福学派主体与主体间性问题的源流与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9AZX003。主持人。 3、2019海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体和自由哲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kyqd(sk)1922。主持人。 4、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批判及其社会政治关怀”,201806。主持人。 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比较与汇通研究”项目编号:16ZDA097(总主持人:王南湜),之子项目一“西方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的近代西方哲学发展之基本趋势”。主持人。 6、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2010年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判理论的问题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01。主持人。 7、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法兰克福学派的伦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2CZX063。主持人 8、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康德主义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1096。主持人。 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项目批准号:07JHQ0023。主持人。 10、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新康德主义研究”。项目编号:NKQ08068。主持人。 11、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亚洲研究青年论坛资助项目“后现代语境中的阿多诺”。主持人。 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批准号:08JZD0001。主要参加者。 13、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6JZD00002,2006-2008。参加者。 14、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层中国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1JAT20004,时间:2001-2004,主要参加者。 15、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编写课题之子课题:实践观的变迁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主要参加者。
1、2022年获首届“海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2、2022年获第十二届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编著类一等奖。 3、“启蒙辩证法与理性批判的潜能”,《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2018年获第十五届天津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博士论文), 6、《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作者)。 7、“形而上学批判的不同路径——论阿多尔诺与海德格尔的根本性分歧”,《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8、“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结构”等论文,获2006、2007、2008、2009年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9、2015、2016、2017年,连续获得南开大学宁一弘道奖教金“魅力教师”称号。 10、“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获第一届中国哲学大会学生优秀论文奖。 11、2004年10月获南开大学特等奖学金,“南开十杰”称号。
主要学术活动 (一)组织会议 1、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法论——第六届社会哲学与社会理论论坛,主办人,2024年6月,天津南开大学 2、阿多诺与德国近现代哲学:纪念阿多诺诞辰120周年研讨会,主办人,2023年10月,天津南开大学 3、“反思与批判”系列讲座、师生工作坊,策划人。2022年9月—。 4、阿多诺哲学形象的系统塑造:“阿多诺哲学文献的翻译与研究”项目开题评议会,首席专家和组织者,2021年5月8日。海口海南大学 5、观念与社会:德法哲学会讲,组织者,2018年11月,天津南开大学 6、中西现代性的再理解,会议组织者,2017年10月,天津南开大学 7、马克思与近现代哲学,会议组织者,2017年11月,天津南开大学 8、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现代性(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会议组织者,2017年1月,天津南开大学 9、黑格尔在耶拿,主办人,2016年9月,天津南开大学。 10、形而上学的问题与历史:德国哲学研讨会,主办人,2015年11月天津南开大学。 11、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会议主要策划人,2017年1月,天津南开大学。 12、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参与组织者,2006年7月,天津南开大学。
(二)国际会议报告 1. Freedom Idea in 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The 5th Chinese & Korean Marxism Tribune, Seoul, 10. 2018. 2. How is the Rescuing Critique Possible?, Global Adorno, Amsterdam, 3. 2016. 3. On the Models of the Argumentations of Socialism, Dialogues on Marx: China and the West, Shanghai, 4. 2016. 4.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Potential of Reason, Social critique and modern politics, Shanghai, 9. 2012.
荣誉及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