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叶树勋

  • 性别:
  • 职称: 教授
  • 工作地址: 哲学院525
  • 职务:
  • 专业: 中国哲学
  • 电子邮件: shuxunye@163.co
  • 研究方向: 先秦儒道哲学、出土简帛思想
  • 个人简介

    叶树勋,男,汉族,1983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

    教育背景

    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后转入法学院法学专业,2008年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8年至201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0年至201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37月至20156月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57月至今在南开大学哲学院工作。


    教学情况

    (一)本科生课程

    《周易》哲学;魏晋玄学。

     

    (二)研究生课程

    硕士生:出土文献与中国哲学。

    博士生:早期儒道哲学专题研究;简帛文献与先秦思想研究;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


    科研成果与代表作

    (一)研究领域

    先秦儒道哲学;出土简帛思想。

     

    (二)学术专著

     

    (三)学术论文

    1.《老子论探究——结合简帛〈老子〉的相关信息》,《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1期。

    2.《道德自我与行动意志——孟子哲学中万物皆备于我的义旨新探》,《哲学研究》,2020年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0年第12期转载。

    3.《先秦名学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的再讨论——从曹峰教授的名学研究出发》,《中州学刊》,2020年第2期。

    4.《从”“自然”——语文学视野下自然意义和特性的来源探寻》,《人文杂志》,2020年第2期。

    5. “The Philosophy of Zuo in Hengxian”,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46, 2019(3–4), pp. 210—223. (translated by Gary B. Smith)

    6.何以是”——孟子以界定的意义追寻》,《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9年第7期转载。

    7.《郭象自然观念的内涵及其相关问题》,《现代哲学》,2018年第5期。

    8.《老子自然观念的三个问题》,《人文杂志》,2018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18期论点摘编。

    9.《晚清学术流变中春秋穀梁学的新发展》,《中州学刊》,2018年第4期。

    10.《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先秦道家物德观念的多层意域》,《哲学动态》,2018年第2期。

    11.《早期道家自然观念的两种形态》,《哲学研究》,2017年第8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8年第1期转载。

    12.《道德实践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孟子哲学中几希的双重意蕴》,《道德与文明》,2017年第4期。

    13.《道家自然观念的演变——从老子的非他然到王充的无意志》,《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0期转载。

    14.《从或作”“气作自作为事”——楚简〈恒先〉中的意蕴探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15.《早期道家宇宙观的人文向度——以物德论为中心的探讨》,《文史哲》,201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7年第6期转载。

    16.帝道理念的兴起及其思想特征》,《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1期。

    17.《楚简〈恒先〉的编联再验与思想新解》,《管子学刊》,2017年第1期。

    18.《生命价值的内向省察——“观念在庄子哲学中的意义》,《哲学门》(第32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8月。

    19.《以道化政:孔子的第三方理念及其践行方式》,《学术研究》,2016年第12期。

    20.《黄老道家德政思想的新探讨——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中心》,《道家文化研究》(第29辑),北京:三联书店,201512月。

    21.《义政与霸道——政治功利主义在先秦墨法两家的展开》,《历史法学》(第十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12月。

    22.《〈庄子〉的世德观念及其政治意蕴》,《现代哲学》,2015年第4期。

    23.《孔子言论的第三方立场及其多元诉求——以孔子德论的向度解析为中心》,《孔子研究》,2015年第2期。

    24.《老子对观念的改造与重建》,《哲学研究》,2014年第9期。

    25.《老子玄德思想及其所蕴形而上下的通贯性》,《文史哲》,2014年第5期。

    26.《从〈庄子〉的潜语境解读知礼意的进程》,《道家文化研究》(第28辑),北京:三联书店,201412月。

    27.《道家物德论在〈庄子〉中的展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28.观念在老子哲学中的意义》,《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4期。

    29.《庄子的悬解》,《史学月刊》,2013年第10期。

    30.《〈周易大象传〉所见古代儒家的刑罚自然主义》,《学术研究》,2012年第8期。

    31.《上博楚简〈凡物流形〉的鬼神观探究》,《周易研究》,2011年第3期。

    32.《传统语境下以德配天的法理意涵》,《历史法学》(第四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2月。

     

    (四)学术翻译

    译文:

    戴卡琳:《〈庄子〉的教学对话:人类学视域的解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4期转载。

     

    (五)学术出版物

    《朱右白文存》(选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2月。

    《杨鸿烈文存》(选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10月。

     

    (六)科研项目

    1.承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道家哲学己物伦理问题研究”(171089),在研。

    2.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秦道家物德论研究14CZX023),已结项。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16ZDA106),在研。

    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中国哲学新发现综合研究11&ZD086),已结项。


    荣誉及奖励

    南开大学宁一弘道“魅力教师”奖。

    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