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历史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哲学先贤
  • 师资队伍
    • 在职教师
    • 荣休教师
  • 教育教学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术成果
    • 学术活动
    • 讲座信息
    • 读书会
  • 党群工作
    • 学习活动
    • 院长信箱
  • 学生工作
    • 三全育人
    • 就业信息
    • 资料下载
  • 招生信息
    • 本科生
    • 硕士研究生
    • 博士研究生
  • 国际交流
  • 资料中心
  • 校友之家
    • 校友活动
    • 校友名录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历史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哲学先贤
  • 师资队伍
    • 在职教师
    • 荣休教师
  • 教育教学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术成果
    • 学术活动
    • 讲座信息
    • 读书会
  • 党群工作
    • 学习活动
    • 院长信箱
  • 学生工作
    • 三全育人
    • 就业信息
    • 资料下载
  • 招生信息
    • 本科生
    • 硕士研究生
    • 博士研究生
  • 国际交流
  • 资料中心
  • 校友之家
    • 校友活动
    • 校友名录

学术科研

  • 学术成果
  • 学术活动
  • 讲座信息
  • 读书会
  •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活动
  • 学术活动

  • 刘岳兵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哲学院院庆高端系列讲座”
    2022-09-25
    (通讯员 李鑫昊 )为庆祝南开大学哲学学科建立103周年、哲学系建系100周年暨复建60周年,南开大学哲学院本年度开始举办“院庆高端系列讲座”。2022年9月22日,“系列讲座”第二讲成功举办,主讲人为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哲学系1985级系友刘岳兵教授,主题为“春秋公羊学在近代日本——从皮锡瑞到狩野直喜、小岛祐马”。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教授主持,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卢兴教授评议,哲学院范广欣、廖娟、单虹泽、郑随心等教师参与交流,校内外三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加。座开始之前,翟锦程院长回顾了南开大学哲学院(系)的创立和发展的历程,并介绍了刘岳兵教授的学术成就。接着,刘岳兵教授为院庆献贺礼,向哲学院赠送日本研究院新近出版的两套学术著作,分别是刘教授主编的“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和“井上哲次郎儒学论著选集”。岳兵教授回顾了他本人在南开大学哲学系的求学时光,他谈到,从本科到硕士的几年里,哲学系的专业教育开拓了他的眼界,南开大学的人文氛围培养了他的诸多兴趣爱好,他以“此心安处”四字概括了他对南开大学哲学系的深厚感情。同时,刘教授还回顾了近年来日本研究院与南开中国哲学学科之间多
    查看详情
  • 丰子义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哲学院院庆高端系列讲座”
    2022-09-23
    (通讯员李龙何沁原)为庆祝南开大学哲学学科建立103周年、哲学系成立100周年与复建60周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举办“院庆高端系列讲座”。2022年9月1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哲学系1977级杰出校友丰子义教授做客“系列讲座”第一讲,以“马克思视野中的‘世界主义’及其当代意义”为题,为我校师生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王时中教授评议,哲学院王南湜教授、贾江鸿教授等诸位教师出席讲座,校内外四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与。讲座伊始,丰子义教授回顾了在南开四年的求学时光,他谈到,正是在南开哲学系的学风浸润中,受到了最初的哲学启蒙,奠定了日后研究的基础。接着,丰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主题的立论基础,即面对今天的世界乱象,特别是全球化发展的现实,重温马克思关于“世界主义”的论述,把握马克思关于世界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对于正确认识世界历史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有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丰子义教授从“马克思关于‘世界主义’研究的缘起”、“‘世界主义’的多重面相”、“考察‘世界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以及“研究‘世界主义’
    查看详情
  • 讲座干货:赖文斌谈从海外朱子学研究看Neo-Confucianism的回译
    2021-05-25
    (通讯员代雨桐)2021年5月22日下午,南开大学哲学院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理学还是新儒学——从朱子学的海外传播看Neo-Confucianism的回译”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赖文斌教授,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的卢兴教授、叶树勋副教授、吴亚楠副教授、单虹泽讲师以及40余名本硕博学生到场聆听并参与讨论。赖文斌教授指出,朱子学是影响中国及东亚诸国八百余年的哲学思想,自明清时期起就被译成西文在西方传播。作为一种外来思想,西方创立了新词“Neo-Confucianism”来对其进行指称,成为这一学派的专门术语。赖教授指出,这一概念最早在17世纪被传教士传播到英语世界,指称产生于宋代的朱子学。20世纪的英语汉学界重新使用“Neo-Confucianism”一词,但其含义没有得到统一,拼写也不尽相同,因此产生了多种所指,甚至在汉学界引起了比较激烈的争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一些译者对于“Neo-Confucianism”一词的汉语回译约定俗成地直译为“新儒学”,这种做法给汉语学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容易与20世纪产生的“现代新儒学”概念相混淆。通过语源考述、观念辨
    查看详情
  • 哲学院举办纪念方克立先生逝世周年系列学术讲座
    2021-04-30
    (通讯员:许双)近日,为纪念我校首批“杰出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中国哲学学科的开创者方克立先生逝世一周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研究中心特举办系列学术讲座,以缅怀先生的人格风范,传承南开中国哲学研究的学术传统。本次活动由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严正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寇清杰教授、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教授、哲学院卢兴教授、吴亚楠副教授、单虹泽老师和廖娟老师分别担任六场讲座的主讲人。4月16日晚,卢兴教授带来首场讲座,题为“开拓新域 引领方向——方克立先生与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卢老师将方先生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以1996年为界,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集中于“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国家课题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后期主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对“大陆新儒学”展开学术批评。先生开启了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并在学理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回应学界各方对课题组的批评,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至今仍有典范意义的学术创见。4月17日上午,寇清杰教授以“中国文化自觉自信的百年反思”为主题带来第二场讲座。寇老师指出,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历史发展的过程,从数百年来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厘清了
    查看详情
  • 哲学院学风建设激活师生学创动能
    2021-01-13
    (通讯员 田佳佳)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学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培育优良学风,进一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实现,哲学院多措并举,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各项学风建设活动,引导师生共同参与,进一步摆正学院学术风气,激活学术研究创造热情。严把规则守质量,学风教育促“功能”哲学院专门成立学风建设中心,统筹整合学院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学术部、研究生会学术交流部、哲学院社团哲学研习会三大学生组织资源,开展各类学风建设督导活动。哲学院严把“规则关”,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习》考核细则,开展本科生诚信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签署诚信考试文明公约,以制度约束学生,提高诚信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在科研质量提升方面,学院邀请学院“双带头人”王时中教授、青年教师魏犇群讲师开展学术创新及科研规范教育宣讲,并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南开大学哲学院”、学院官方网站等平台,及时发布科研最新成果,发挥学院学术前沿的功能作用。创新形式重内容,学研并举增“产能”哲学院秉持一以贯之的学术讲座支持力度,于实地及云端继续开展“导师有约”、研究生学术周末、教研室学术沙龙等系列讲座三十余场;同时针对学生学业辅导及研究需求
    查看详情
  • 哲学院举办“明末清初的多元思想互动与文明对话”青年学者工作坊
    2020-11-27
    (通讯员李科璇)2020年11月14日至15日,由南开大学哲学院主办的“明末清初的多元思想互动与文明对话”主题工作坊在哲学院317会议室圆满举行,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11月14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哲学院讲师赵文主持,哲学院副院长贾江鸿、宗教学教研室主任张仕颖分别发表致辞,表达了对与会学者的欢迎,阐述了会议主题与愿景。与会学者的发言涵盖了晚明思想文化研究的多个向度,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晚明多元思想会通与宗教中国化研究;明清时期东亚儒学发展状况研究;明末清初政治思想研究;明清与近代宗教机构的历史考察。在本次工作坊中,学者分别从比较哲学、概念疏解、文本探析、思想史脉络等不同视角和方法切入,分析探讨了明末思想文化交流的多个方面。经由学者们的激烈交锋与反思探讨,明清多元思想研究与东西文明互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值得学界进一步追踪的方向被清晰地呈现出来。闭幕式上,南开大学哲学院青年学者单虹泽对会议做总结发言。单虹泽指出,本次会议所涉论题极为丰富,所有论者皆围绕“思想互动”、“文明对话”等主题展现了本领域研究的特色。这些研究既反映出晚明多元文化思想研究
    查看详情
  • 每页 6 记录  总共 18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3/31 跳转到 

联系方式

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南开大学哲学院

邮编:300350电话:022-23508268

常用链接

  • 北京大学哲学系
  • 清华大学哲学系
  • 武汉大学哲学院
  • 人民大学哲学院
  • 中山大学哲学系
  • 北师大哲学学院
  • 吉林大学哲学院
  • 南京大学哲学系
  • 微信公众号

津教备0061号 津ICP备12003308号-1 津公网安备1201040200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