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姓名: 田立刚

性别:男

职称: 教授

职务:逻辑学教研室主任

工作地址:哲学楼

邮编:300350


电子邮件:lgtian@nankai.edu.cn


 

学术兼职: 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逻辑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科委培训中心兼职教授(1998)、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2004)。


个人简历:

田立刚,男,天津市人,中共党员,现任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导师,逻辑学教研室主任。
1978年2月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本科学习,1982年1月毕业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82年、1986年先后师从温公颐教授攻读逻辑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1984年12月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0年6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84年12月起,任南开大学教师。

教学情况                                                              

(一)本科生课程:
普通逻辑(南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1988)、中国逻辑史(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1998)、逻辑哲学、数理逻辑、逻辑学概论(南开大学精品课2010)、因明概论、辨证逻辑、逻辑与管理决策、逻辑与演讲论辩、心理学等。
(二)研究生课程:
中国逻辑史专题、先秦名辩学研究、因明学概论、逻辑与管理决策专题、逻辑与创新思维等。
(三)研究生名单:

科研情况                                                       

(一)研究领域:
逻辑学、逻辑史
(二)学术专著:
1.《辩说与谋略》(合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名学与辩学》(合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3.《逻辑学基础教程》(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4.《批判性思维》(合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5.《逻辑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先秦逻辑范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三)主编出版物:
1.《普通逻辑教程》(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领导干部实用大辞典》(逻辑篇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3.《中国哲学大辞典》(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4.《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人物卷》(参编),华夏出版社,1994年。
5.《二十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卷》(参编),华夏出版社1996年。
6.《创新思维与逻辑应用研究》(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四)学术论文:
1. 邓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贡献,《天津市逻辑学会论文集》,1983年12月;
2. 墨辩思维形式学说的发展,《南开学报》,1985年第4期;
3. 论公孙龙概念学说的内在联系,《河北大学学报》,1985年第6期;
4. 先秦逻辑史上“说”范畴的产生和发展,《南开学报》,1993年第5期;
5. 论先秦逻辑史上“故”范畴的产生和发展,《哲学研究》,1993年增刊;
6. 先秦名辩学中的逻辑规律思想,《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年第6期;
7. 先秦逻辑谬误理论述评,《理论与现代化》,1994年第4期;
8. 关于先秦名辩学中“理”范畴的探讨,《哲学研究》,1998年增刊;
9.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创新思维观,《天津逻辑学会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墨家辩学论辩原则思想初探,《逻辑今探》(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11.温公颐与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国当代社科精华》(论文集),黑龙江教育社2001年。
12.墨家辩学的研究对象与逻辑类型,《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增刊。
13.中国传统哲学对当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影响,《儒教文化研究》第六辑,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部2006年2月。
14.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看先秦名辩学的影响,《哲学研究》(增刊)2007年3月。
15.创新思维中的逻辑与非逻辑因素(合作),《天津市逻辑学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16.创新思维的类型与特点(合作),《天津市逻辑学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17.喻类载道、彰显理性——先秦名辩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南开学报》,2009年第1期。
18.中国古代名辩学与传统道德伦理观,《南开哲学》(第四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19.逻辑学在通识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哲学研究》(增刊),2009年12月。
20.中国古代名辩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研究论文集》,学林出版社2010年4月。
21.今日逻辑教学国际研讨会综述(合作),《逻辑学研究》,2011年第4期。

(五)科研项目:
1. 1992年—2000年,先后参加国家教委、教育部科研项目:“八五”、“九五”、“十五”全国逻辑学科研课题指南的编写和“名学与辩学研究”项目。
2. 1997年—1999年,主持完成南开大学教学调研项目:“逻辑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与国际接轨研究”。
3. 1997年—2000年,主持完成天津市“九五”社科重点项目:“先秦名辩范畴研究”。
4. 2002—2007年,南开大学基础课重点教材《逻辑学基础教程》项目负责人之一(该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2008第二版)。
5. 2008—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子课题《中国古代逻辑范畴研究》的负责人,在该项目结项专著中撰写5万字。
(六)获奖情况:
1. 1988年,主讲“普通逻辑”课获南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2. 1989年,论文《论公孙龙概念学说的内在联系》获南开大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3. 1994年,论文《先秦逻辑史上“说”范畴的产生和发展》获全国专业学术论文二等奖。
4. 1998年,主讲“中国逻辑史”课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程,并获校课程建设优秀奖和教学质量优秀奖。
5. 2000年,“中国逻辑史课程建设”教学项目获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6. 2001年,《名学与辩学》(合著),获天津市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专著三等奖。
7. 2002年,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师奖。
8. 2005年,《逻辑创新与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获天津市社会科学界首届年会优秀论文奖。
9. 2009年,《诡辩——思维的陷阱》(合作),获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0.2012年,《逻辑学“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合作),获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术活动(组织/参与)

1.1997年12月,应邀出席在澳门召开的“中国名辩方法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报告论文。
2.2002年6月26日—7月3日,应邀出席在台湾中正大学和台湾大学召开的“首届两岸逻辑教学与研究学术会议”,并在会上报告论文。
3.2004年8月—2005年8月,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韩国成均馆大学访问学者,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
4.2007年3月—5月,应邀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为逻辑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逻辑史”专题讲座。
5.2009年6月24日—27日,应邀出席在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两岸逻辑教学与研究学术会议”,并在会上报告论文。
6.2013年4月,应邀出席在南开大学召开的“中国逻辑史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