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情况 (一)研究领域: 现代人生哲学、美学、宗教学 (二)学术专著: 1.《走火入魔的英语》,朱鲁子、杨艾祥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首印8000册 2.《现代人生哲学: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33.4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首印5000册 3.《轴心时代的阐释》,20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4.《纯粹美学——失而复得的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5.《精神青春期——开悟,创造,不朽》,武汉出版社2015年版
(三)学术论文: 1.“社会哲学研究”学术交流会综述,《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 2.“社会哲学研究”学术交流会纪要,《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3.人类文化的宏观驾驭,《哲学动态》(第二作者),1999第4期 4.哲学难题的合理解决,《社会科学战线》(第二作者),1998年第4期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9期转载 6.从人的发展阶段性看审美教育的必要性,《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0年第1期转载 7.浅析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转载 8.一种关于社会结构转型的新理论,《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4期 9.对生活的重新阐释——探讨价值观问题的一个可能视角,《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第12期 10.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中国教育报》,1999,2,10 11.改革的历史与逻辑把握,《中国教育报》,2000,1,26 12.个性化文艺创作呼唤私域哲学,《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6期 13.从交往方式变迁看人的现代生成——“人学”与“社会哲学”对话的一个尝试,《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7期转载 14.个性化创作呼唤私域哲学,《求是学刊》,2002年第2期 15.价值观与生活观、人生观,《新世纪价值观——中日学者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试论交往方式变迁与思维方式转型,《哲学动态》,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6期转载 17.全球化与个人的诞生,《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第4期 18.试解命题:“命名即创造”,《中州学刊》,2003年第2期 19个体的诞生需要“个体哲学”——评王晓华的《个体哲学》,《中国教育报》,2003,2,26 20.《历史与个人》简评,《光明日报》,2003,5,21 21.马克思哲学:一种价值论哲学,《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1期 22.试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从“现代实践哲学”和“人学”到“价值论哲学”,《理论与现代化》,2004第3期 23.从未拥有,谈何失去?《中国青年》,2004年第18期。 24.天津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3),《天津市社会科学年鉴》,2004年版 25.春节——一个正在失落的“在生活”的样板,《中国青年》,2006年第2期 26.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罪思想,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7.阐释轴心时代的一个理论框架,《天津学术文库(2007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8. 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轴心时代的一个崭新视角,《天津学术文库(2008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9.轴心时代的一个历史唯物主义阐释框架,《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2期 30.历史维度中的审美主体与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11月20 31.审美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美与时代》,2009年08月20。第9期下 32.版面费助推学术腐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05月11 33.缺失“真正的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漏洞,《东西方研究学刊》第一辑,2012年8月 34.论“精神青春期教育”,《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第4期,2012年7月15日 35.对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性质的异议,《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第5期,2012年9月15日 36. 对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性质的思考,《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6期 37.失而复得:关于美的诞生的一个想象或猜想,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38.我是怎样提出“精神青春期”概念的,《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3,第4期,2013年7月 39.“精神青春期”——一个教育哲学范畴,《哲学进展》,2013,第2卷,2013年8月 40.论“精神青春期教育”,《东西方研究学刊》第二辑,2013年6月 41.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第2期 42.“巴别塔”寓言的“汉语言”阐释,《山西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3.审美“共通感”释疑,《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第2期 44.《米洛的维纳斯》为什么那么美?天津市美学学会年会·2015《学术论文集》 (四)早期文章: 1.关于认识发展阶段的思考,《齐鲁学刊》,198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卡片摘登,卡片发行号ZHE1985-580 2.哲学随笔:真经在路上,《中国矿业报》,1996,11,30 (五)学术翻译: 1.《中国21》第76—98页,日译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肥胖症的饮食疗法》,日译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六)科研项目(全部结项) 1.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中国美学话语转换,2000—2003年天津市科研项目 2.民间宗教研究,2002-2003南开大学科研项目 3.信仰问题研究,2005-2008南开大学校内青年自选项目 4.轴心时代:一个历史唯物主义阐释,2008——2011天津市哲学社科重点项目TJZX08-018 (七)获奖情况: 1.天津市社科界第三届(2007)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天津市社科界第四届(200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八)学术视频: 《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超星学术视频20集,2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