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姓名: 吴学国

性别:男

职称: 教授

职务:

工作地址:南开大学哲学院

邮编:300350


电子邮件:wuxueguo2013@163.com

个人简历:

吴学国,湖北公安人,1967年5月生。1990年本科毕业并参加工作。1995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后于南京东南大学任教。1997年考入复旦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佛教哲学。现为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佛教哲学、印度哲学和比较哲学研究。承担的课程有印度哲学史、佛教哲学、比较哲学等。

教学情况                                                              

(一)本科生课程:
佛教哲学
(二)研究生课程:
比较哲学、佛教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等
(三)研究生名单:

科研情况                                                       

(一)研究领域:
中国哲学、佛教哲学、印度哲学和比较哲学
(二)学术专著:
1. 境界与言诠——唯识的存有论向语言层面的转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2. 存在·自我·神性——印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3. 奥义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上、下册),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三)主编出版物:

(四)学术论文:
1. 唯识学对般若空义的诠释与缘起论的重构 复旦学报1999/2
2. 唯识学:缘起与业力说矛盾的消解 学术月刊 1998/10
3. 论中国佛教诠释学的传统 学术月刊 2001/6
4. 从吠檀多到儒家心学 学术月刊 2007/2
5. 佛教唯识学与儒家心学本体论 北京社会科学 2002/2
6. “理由”的概念与黑格尔的目的性本体论 求是学刊 2000/4
7.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中的“上帝” 求是学刊 2002/4
8.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分”与大乘佛学的“二谛论” 河北学刊 2004/1
9. “烦”的释义学与海德格尔早期的实践理论 南京社会科学 1999/8 (人大复印资料 2001/1)
10. 体用与性相 南京社会科学 2004/2
11. “仁”与爱 南京社会科学 2006/4
12. 内外之辨:略论中国哲学的自我概念 哲学研究 2004/9
13. 关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性 哲学研究 2007/1
14. 从天人和一到心境交融 南开学报 2006/1
15. 对中土唯识学历史兴衰的思考 法音 1998/12
16. 海德格尔晚期的艺术与存在之思 东南大学学报 1997/2
17. 论传统佛教的“无我”概念与现时代 经济与文化 1997/7
18. 佛教的诠释学问题 新哲学 2003/11
19. Heidegger’s “Ontological Difference” and Mahayana’s “Twi-satya” Theory The 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2004/5
20. 奥义书与大乘佛学的发生 哲学研究 2010/3
21. 心识的如来藏化 普门学报 2010/5
22.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时间与存在 南开学报 2011/1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时间与存在(转载) 新华文摘 2011/14
23. 奥义书与唯识学的发生 唯识研究 2012/1
24. 奥义书与大乘的形上学 湖湘论坛 2012/6 25. 奥义书与大乘佛学的发生 宗教学研究 2013/1
26劳动的拯救:论禅宗农禅思想对劳动异化问题的克服 南开学报 2014/6
27. 从超越到圆融:论华严宗对大乘佛学的误读 南京社会科学 2014/6
28. 从无住到圆融:论中国禅宗对般若思想的误读 学术月刊 2015/1
29. 奥古斯丁与西方激情理论的分化 哲学研究 2015/3
30. 梵道之间:吠檀多对中国道教思想影响研究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3


(五)科研项目:
奥义书哲学思想研究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